急性附睾炎多见于中青年,病因有致病菌经尿道逆行、淋巴或血行感染,临床表现有局部疼痛、附睾肿大及全身发热等症状,诊断通过病史、体格、实验室及超声检查,需与睾丸扭转等鉴别,治疗包括一般、药物及手术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不及时治可致并发症影响生育等,老年患者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一、病因
1.致病菌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经尿道逆行进入附睾引发炎症。比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尿道细菌容易通过尿道外口进入尿道,进而逆行至附睾。
2.淋巴途径或血行感染:少数情况下,致病菌可通过淋巴系统或血行传播到附睾引起炎症。例如,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致病菌随血液循环到达附睾。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局部症状:患侧阴囊突然出现疼痛,疼痛可向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疼痛较为剧烈。同时附睾迅速肿大,在短时间内可使附睾体积成倍增大。
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还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
2.体征:患侧阴囊皮肤红肿,附睾肿大,触痛明显。若炎症累及睾丸,可形成附睾睾丸炎,此时睾丸与附睾界限触摸不清。
三、诊断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尿道器械操作史、近期是否有尿路感染等情况。
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阴囊局部情况,如红肿、触痛、附睾肿大等表现。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有感染存在。
尿液检查:可发现尿液中有白细胞等异常,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尿路感染。
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尿道分泌物或附睾穿刺液的病原学检查,明确致病菌。
4.超声检查:可见附睾肿大,血流信号增多,有助于鉴别附睾炎症与其他阴囊疾病,如睾丸扭转等。
四、鉴别诊断
1.睾丸扭转: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阴囊剧烈疼痛,睾丸位置抬高或呈横位,超声检查可见睾丸血流减少或消失,而急性附睾炎超声检查血流信号增多。
2.精索扭转:也多见于青少年,疼痛特点与睾丸扭转有相似之处,但超声表现有所不同。
3.阴囊内容物的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睾丸炎等,通过体格检查及超声等检查可进行鉴别。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阴囊,局部冷敷可缓解疼痛肿胀症状。避免性生活和体力劳动,以免加重炎症。
2.药物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头孢菌素类等。
3.手术治疗:少数情况下,如急性附睾炎形成脓肿,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引流。
六、预后
大多数急性附睾炎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经过规范抗感染等治疗后,炎症可消退,附睾肿大等症状可逐渐缓解。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附睾硬结、慢性附睾炎等并发症,影响生育等功能。对于特殊人群,如青少年患者,更应及时治疗,以减少对生殖功能的影响;老年患者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