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一般挂消化内科,其发病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生活方式不健康、有既往胃肠道病史等易诱发,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需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胃镜、肠镜等检查诊断,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明确病情以针对性治疗管理。
一、慢性肠胃炎就诊科室的选择
慢性肠胃炎一般可以挂消化内科。消化内科主要诊治食管、胃、肠、肝、胆、胰等消化系统脏器的疾病,慢性肠胃炎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黏膜的慢性炎症,所以通常首诊选择消化内科。
二、慢性肠胃炎的相关情况延伸
1.发病原因与影响因素
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病,但不同年龄可能有不同的诱发因素。例如儿童可能因饮食不规律、食物不洁等引起,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饮食稍有不当就容易刺激胃肠引发炎症;老年人则可能与胃肠功能减退、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肠道菌群平衡易被打破,从而增加慢性肠胃炎的发病风险。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或合并其他疾病时可能有不同表现。比如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胃肠功能,增加慢性肠胃炎发作的几率或影响病情的恢复。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诱因。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过度吸烟、酗酒会直接刺激胃肠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影响肠道正常菌群,进而引发慢性肠胃炎。此外,长期精神压力大,如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导致慢性肠胃炎的发生或使病情加重。
病史方面:有既往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慢性肠胃炎。例如有过急性肠胃炎反复发作未彻底治愈的患者,胃肠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修复能力下降,容易转为慢性;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如果没有彻底根治幽门螺杆菌,该细菌长期感染胃肠黏膜,会持续引起炎症反应,增加慢性肠胃炎的发病可能。
2.主要症状表现
患者通常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腹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等;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糊状便等;腹胀则是腹部有饱胀感。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长期慢性肠胃炎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吸收不良,出现体重减轻、乏力等情况。
3.诊断与检查方法
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然后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来诊断。常用的检查有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明确是否有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肠镜检查能清晰查看肠道黏膜的状况;还会进行粪便常规检查,了解大便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等异常;有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尿素呼气试验等,以明确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如果怀疑患有慢性肠胃炎,应及时前往消化内科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