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饮食方面过度节食或不规律、嗜食生冷寒凉会影响脾胃;情志方面长期抑郁紧张焦虑会通过肝影响脾胃;体质方面先天不足及年老体弱易致脾胃虚弱;疾病与药物方面慢性疾病耗正气、长期服药有副作用也会损伤脾胃。
一、饮食因素
1.过度节食或饮食不规律:长期过度节食会使脾胃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影响其正常的运化功能;而饮食不规律,如不定时进餐、暴饮暴食等,会打乱脾胃的正常消化节律。例如,经常不吃早餐的人,胃内没有食物消化,胃酸会刺激胃黏膜,同时也会导致中午进食时脾胃消化负担加重,长此以往易引发脾胃虚弱。从科学研究来看,饮食不规律会影响胃肠激素的分泌,进而干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2.嗜食生冷寒凉之品: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大量生食瓜果、饮用冰镇饮品等,会损伤脾胃阳气。因为脾胃喜温恶寒,寒冷之邪容易停滞在中焦,阻碍脾胃的气机运化。比如在夏季,很多人喜欢大量吃冷饮,这会使脾胃阳气被遏,导致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出现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的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冷食物会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酶的活性,长期如此会破坏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情志因素
1.长期情绪抑郁或紧张焦虑: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脾胃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当人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时,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脾胃的气机升降。例如,长期压力大、情绪低落的人,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虚弱的症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角度来看,不良情志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三、体质因素
1.先天脾胃功能不足:部分人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功能在出生时就相对较弱。比如早产儿,其脾胃的发育可能不够完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这与遗传因素以及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状况有关,先天脾胃功能不足的人在后天更需要注意脾胃的调养。
2.年老体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脾胃功能也不例外。老年人脾胃的阳气渐衰,运化能力减弱。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胃肠蠕动减慢,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降低,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表现,如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四、疾病与药物因素
1.慢性疾病影响:患有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肺病等,会耗伤人体正气,影响脾胃功能。例如,慢性肝炎患者,肝脏功能受损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对于脾胃的消化脂肪等功能有重要作用,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慢性肾炎患者长期患病,身体处于虚弱状态,也会累及脾胃,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
2.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损伤脾胃。例如,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炎症,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一些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也可能会破坏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导致脾胃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