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增长使老年人易患AMD;女性雌激素变化等可能影响黄斑病变;吸烟、紫外线暴露、饮食不均衡等生活方式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近视等病史也会提升黄斑病变发生概率。
性别因素
女性患某些类型黄斑病变可能存在一些特点,例如在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女性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对黄斑病变有一定影响。有研究发现,绝经后的女性患湿性AMD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后,眼部的抗氧化等保护机制减弱有关,但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而在一些遗传性黄斑病变中,性别差异可能与遗传基因的携带和表达有关,比如某些伴性遗传的黄斑病变,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情况会因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吸烟是黄斑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燃烧产生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损,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等。长期吸烟的人患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显著升高。例如,有长期大量吸烟史的人群,其眼底黄斑区域出现色素紊乱、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的概率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
紫外线暴露: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环境下也是黄斑病变的诱因之一。紫外线中的短波紫外线会损伤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长期积累的紫外线损伤会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生风险。比如,长期在户外工作且没有做好眼部防晒措施的人群,如渔民、农民等,由于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照射,患黄斑病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饮食不均衡:缺乏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摄入不足,会使身体抗氧化能力下降。黄斑区域需要大量的抗氧化物质来抵御氧化应激损伤,当饮食中抗氧化物质缺乏时,就容易引发黄斑病变。例如,长期饮食中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玉米黄质等摄入不足的人,视网膜受到氧化损伤的概率增加,进而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生风险。
病史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黄斑病变的风险较高。高血压会导致眼底视网膜血管的病变,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使黄斑区域的营养供应受到影响,容易引发黄斑水肿、缺血等病变。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其患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概率比血压正常人群高。
糖尿病: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丢失、基底膜增厚等,进而引起黄斑水肿、黄斑缺血等病变。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病情往往会逐渐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黄斑病变的风险也较高。高度近视会导致眼轴延长,引起黄斑区域的视网膜、脉络膜等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如黄斑出血、黄斑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等。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尤其是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的发生率显著上升,因为眼轴延长会使黄斑区域承受更大的机械力和代谢负担,容易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