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一般少发烧,但合并感染时可能发烧,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患慢性肠胃炎发烧时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易高热惊厥需密切监测体温补水就医;老年人要防诱发基础病谨慎用退热药物及时就诊观生命体征;有基础病史人群要关注血糖变化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一、慢性肠胃炎本身与发烧的关系
慢性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慢性炎症,其主要症状多为长期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的免疫反应通常没有引发明显的全身性发热反应。例如,大多数慢性非感染性的慢性肠胃炎,如由自身免疫因素、饮食因素(长期进食刺激性食物等)、遗传因素等引起的慢性肠胃炎,主要是局部的黏膜炎症改变,一般不会导致发烧。
二、慢性肠胃炎合并感染时可能发烧
当慢性肠胃炎合并了急性感染时,就有可能出现发烧症状。比如合并了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肠道,细菌在肠道内繁殖,其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引起机体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发热。此时,炎症反应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促使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设定点,进而出现发烧情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此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合并感染时发烧可能更为常见且体温波动较大;老年人机体反应相对较弱,发烧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合并肠道感染时,由于基础疾病影响机体的抵抗力,更容易出现发烧且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和处理。
特殊人群在慢性肠胃炎发烧时的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患慢性肠胃炎发烧时,由于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发烧时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所以当儿童慢性肠胃炎发烧时,要密切监测体温,一旦体温超过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因为儿童在发烧时水分丢失较多。并且要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等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二、老年人
老年人慢性肠胃炎发烧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发烧会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事件。所以老年人出现慢性肠胃炎发烧时,要谨慎使用退热药物,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同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发烧的原因是慢性肠胃炎本身还是合并了感染等其他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且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慢性肠胃炎发烧时,要更加关注血糖的变化。因为感染等情况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发烧时机体的应激反应会使血糖升高,而高血糖又不利于感染的控制。所以这类人群出现慢性肠胃炎发烧时,除了针对肠胃炎进行相应处理外,还要密切监测血糖,必要时调整降糖药物的使用,同时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