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升结肠炎有消化系统、全身及其他症状。消化系统有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部位在右下腹或脐周,进食可诱发或加重,儿童表现哭闹不安)、腹泻(次数多,可为稀、黏液或脓血便,频率差异大,老年易致脱水等)、里急后重(便意频但排便量少,总感未尽,女性生理期可能更明显);全身有发热(部分低热,少数高热,儿童体温调节差需密切监测)、乏力(炎症耗能及营养摄入不足致,老年更明显);其他有体重减轻(炎症影响营养吸收,儿童影响生长发育)、贫血(长期慢性失血致,女性经期可能加重)。
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主要在右下腹或脐周,疼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进食后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腹痛,这是因为进食会刺激肠道蠕动,而升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处于敏感状态,蠕动时容易引发疼痛。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因为儿童难以准确表达腹痛的部位和程度,主要通过行为变化来体现。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黏液便表现为大便中带有透明或半透明的黏液,这是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脓血便则是大便中混有血液和脓液,提示肠道黏膜有较严重的炎症、溃疡等病变。腹泻的频率差异较大,轻者可能每天数次,重者可达十余次。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频繁腹泻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更严重的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里急后重:患者有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很少,总感觉排便不尽。这是因为直肠受到炎症刺激,导致直肠黏膜感受器持续受到刺激,从而产生这种症状。对于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可能会因盆腔充血等因素使这种里急后重的感觉更加明显,需要综合考虑生理因素和疾病因素。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发热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由于肠道炎症的存在,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而出现发热。儿童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发热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出现发热,需要更加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乏力:患者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同时患者可能因腹泻、食欲不振等原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出现乏力症状。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再加上慢性疾病的影响,乏力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需要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
其他症状
体重减轻:由于肠道炎症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患者会出现体重逐渐下降的情况。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体重减轻会比较明显。对于儿童患者,体重减轻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关注其身高、体重的增长情况,必要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贫血:长期慢性失血(如肠道黏膜溃疡出血)可导致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贫血会进一步影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心脏和大脑,需要及时评估贫血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加重贫血的症状,需要注意月经出血量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