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斑病变
黄斑病变是累及视网膜黄斑区影响视觉功能的疾病,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干性与湿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类型,病因涉及年龄、遗传、全身性疾病、生活方式等,症状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高危人群为特定年龄、有遗传史、患相关疾病、吸烟、高度近视者,需定期检查、控血糖、戒烟、避免剧烈运动等。
一、定义
黄斑病变是一类累及视网膜黄斑区的疾病,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负责精细视觉、色觉等重要功能,当黄斑区发生病变时会影响视力等视觉功能。
二、常见分类及特点
(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AMD主要与年龄增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功能减退等有关,表现为黄斑区玻璃膜疣形成,进展相对缓慢;湿性AMD则是由于新生血管长入黄斑区,可导致黄斑水肿、出血、瘢痕形成,视力下降较快且严重。
(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多由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引起,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眼部血管,导致黄斑区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漏至黄斑区,引起黄斑水肿,进而影响视力。
(三)黄斑裂孔
可能与眼外伤、高度近视、年龄增长等因素相关,是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缺损,患者可出现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
(四)黄斑前膜
通常与眼内炎症、视网膜血管病变、眼部手术等有关,是黄斑区表面形成纤维膜,可牵拉黄斑区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
三、病因分析
(一)年龄因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随着年龄增长,视网膜黄斑区的细胞、组织等会发生退行性改变,干性AMD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湿性AMD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
(二)遗传因素
部分黄斑病变具有遗传易感性,如某些遗传性黄斑营养不良等,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三)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易引发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高血压患者血管病变可能影响黄斑区血液供应;高度近视患者眼轴延长等结构改变易导致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病变。
(四)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会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眼部血管和视网膜组织。
四、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视力下降,可表现为看东西模糊不清;视物变形,如直线变弯曲;中心暗点,即视野中央有区域视物不清;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等。不同类型黄斑病变的具体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例如湿性AMD患者视力下降往往较为迅速,而干性AMD进展相对缓慢但也会逐渐影响视力。
五、高危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高危人群
年龄大于50岁者、有家族黄斑病变遗传史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长期吸烟者、高度近视患者等属于黄斑病变高危人群。
(二)注意事项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如眼底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黄斑病变;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降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生风险;吸烟者应尽量戒烟,减少对眼部血管的损害;高度近视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外伤导致黄斑裂孔等病变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