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能否根治与病因控制、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相关,由Hp感染引起的可通过规范四联疗法根除Hp控制病情,若患者有不良生活方式或个体差异大则难根治,需规范治疗病因、改善生活方式来提高根治几率、减少复发风险。
一、影响根治的因素
1.病因控制情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若由Hp感染引起,规范根除Hp治疗有一定根治机会,但如果患者再次接触Hp感染源,仍可能复发。Hp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水源污染等情况都可能再次感染。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活习惯相对不自主,如易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家长若未做好防护,更容易再次感染Hp。成年人若不注意饮食卫生,也容易再次感染。
不良生活方式:如果患者在治疗后仍然持续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焦虑,长期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等,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难以根治且容易复发。例如,长期酗酒的人群,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黏膜的防御屏障,即使经过治疗,胃黏膜的修复也会受到影响。
2.个体差异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胃黏膜修复能力不同。儿童患者胃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病因持续存在,如Hp感染未彻底根除或不良生活方式未纠正,也可能影响根治效果。老年患者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相对复杂,根治难度相对较大。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时,药物的选择会受到一定限制,且自身恢复能力较弱。
基础病史: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进而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增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根治的难度。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和炎症的消退。
二、根治的可能性及措施
1.规范治疗Hp感染
对于由Hp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目前多采用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一般疗程为10-14天,规范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达到根治Hp的目的,从而使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得到有效控制。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规范的四联疗法对Hp的根除率可达80%以上,但具体效果因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所不同。
2.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调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腌制、熏制食物的摄入。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引导其多吃健康食物,避免过多食用零食等。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对于老年患者,家属要多给予关心和陪伴,帮助其缓解孤独等不良情绪,因为不良情绪也会影响胃黏膜的状态。
总体而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根治的可能,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规范治疗病因、改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措施来提高根治的几率,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