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与食管肌间神经丛节细胞异常等有关,有吞咽困难、胸痛、反流、体重减轻等表现,可通过食管钡餐造影、食管压力测定、胃镜检查诊断,治疗有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基础病史患者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病因
目前认为与食管肌间神经丛节细胞减少或退行性变有关,可能与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神经节细胞受损有关。遗传因素可能也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有家族聚集性的报道。
二、临床表现
1.吞咽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可呈间歇性发作,固体和液体食物均会出现吞咽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吞咽困难会逐渐加重。这是因为LES松弛障碍,食物难以顺利通过贲门进入胃内。
2.胸痛:约50%-90%的患者会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表现为胸骨后、胸骨下或心前区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与食管排空障碍导致食管痉挛有关。
3.反流:部分患者会出现反流现象,尤其在夜间平卧时,反流物可含有未消化的食物,反流物如果误吸入气管,可能会引起咳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4.体重减轻:由于吞咽困难导致进食减少,长期可引起体重减轻,尤其在病情进展较明显时,体重减轻较为显著。
三、诊断方法
1.食管钡餐造影:可见食管扩张,食管远端呈鸟嘴样狭窄,这是贲门失弛缓症的典型X线表现。
2.食管压力测定:可发现LES压力增高,食管体部蠕动波消失等异常压力改变,是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的重要功能检查方法。
3.胃镜检查:可以排除食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同时观察食管内情况,如有无食物潴留等。
四、治疗方式
1.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内镜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等。球囊扩张术是通过扩张LES,使LES松弛,改善吞咽困难症状;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是通过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松弛LES平滑肌。
2.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是Heller肌层切开术,通过切开食管下括约肌的肌层,解除LES的梗阻,恢复食管的正常排空功能。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贲门失弛缓症相对少见,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内镜下治疗可能是优先考虑的方式,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风险。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治疗方式的选择要权衡利弊,内镜下治疗相对创伤较小,可能更适合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
3.女性患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反应上与男性患者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可能需要更多关注,女性患者可能更易出现焦虑等情绪,需给予心理支持。
4.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有消化系统其他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例如,有食管其他病变病史的患者,行食管钡餐或胃镜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神经系统疾病影响食管运动功能的患者,在评估贲门失弛缓症病情和选择治疗方式时需充分考虑原发病对食管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