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脓胸是急性脓胸超六周病程致脓腔壁纤维化增厚胸膜腔容积固定的胸膜化脓性炎症,病因有急性脓胸未及时恰当治疗、感染特殊病原体,病理是脏壁层胸膜纤维增厚成纤维板束缚肺等,临床表现有全身慢性中毒症状及局部相关体征,诊断靠影像学、实验室、胸腔穿刺,治疗分改善全身状况、控制感染、消除脓腔(有闭式引流、纤维板剥脱、胸廓成形术),儿童需关注呼吸生长发育等,老年人群要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及加强呼吸维护预防并发症。
慢性脓胸是急性脓胸病程超过6周,此时脓腔壁纤维化增厚,胸膜腔容积固定不变的一种胸膜化脓性炎症状态。
病因
1.急性脓胸未得到及时恰当治疗:若急性脓胸时引流不充分,如引流管过细、位置不当等,导致脓液未能完全排出;或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未能有效控制感染,均可使病程迁延发展为慢性脓胸。例如,部分患者急性脓胸时引流管堵塞未及时处理,脓液持续积聚,进而引发慢性脓胸。
2.感染病原体特殊:某些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导致病程慢性化,易发展为慢性脓胸。
病理改变
脏、壁层胸膜纤维性增厚,形成纤维板,厚度可达0.5~2cm甚至更厚,纤维板束缚肺组织,限制肺膨胀,使胸廓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同时,胸膜增厚可导致胸廓塌陷,影响心肺功能。
临床表现
全身表现:患者多有反复低热、消瘦、乏力、贫血等慢性中毒症状,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
局部表现:持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可发现胸壁凹陷、胸廓畸形等体征。
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见胸膜增厚、肋间隙变窄、纵隔向患侧移位等;胸部CT能更清晰显示脓腔范围、胸膜增厚程度及是否存在包裹性脓胸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合并急性感染时),血沉多增快,提示存在炎症反应。
3.胸腔穿刺:穿刺抽出脓性液体,行涂片及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有助于指导治疗。
治疗原则
1.改善全身状况: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等,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适合手术的患者需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以耐受手术。
2.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3.消除脓腔:
胸腔闭式引流:适用于部分慢性脓胸早期,通过持续引流促进脓液排出,促进肺复张。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适用于肺内无严重病变、肺组织能复张的患者,通过剥除脏、壁层胸膜上的纤维板,恢复肺的膨胀和胸廓的活动度。
胸廓成形术:适用于肺内有病变(如结核性空洞、支气管扩张等)不宜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通过切除部分肋骨,使胸壁塌陷,消灭脓腔。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脓胸需尤其关注呼吸功能影响及生长发育情况,治疗中要重视营养补充,且手术时需充分考虑儿童胸廓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密切观察呼吸状况及胸廓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康复干预以促进肺功能恢复和胸廓正常发育。
老年人群:老年慢性脓胸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手术耐受性的影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手术前后加强呼吸功能维护,预防肺部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