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会引发多种表现,包括粪便颜色改变(出血量少呈黑便即柏油样便,量多呈暗红色血便)、呕血(血呈暗红或鲜红,出血快量多为鲜血)、头晕乏力(失血致脑部供血不足、携氧能力下降)、心慌心悸(失血致心脏加快跳动)、血压下降相关表现(早期面色苍白,失血多四肢湿冷,不同人群影响不同,孕妇影响胎儿供血供氧,婴幼儿致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
一、粪便颜色改变
胃出血时,血液经过消化道代谢后会使粪便颜色发生变化。如果出血量较少,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粪便会呈现黑色,医学上称为黑便,而且这种黑便通常是黏稠发亮的,类似柏油样,所以也叫柏油样便。如果胃出血量较大,出血速度较快,可能会出现暗红色血便。对于儿童来说,若出现黑便或暗红色血便,家长需高度警惕,这可能是胃出血的前兆表现之一,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相对脆弱,一些胃部疾病如胃溃疡等也可能引发胃出血,而粪便颜色变化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信号。
二、呕血
当胃内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血液会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反射,从而导致呕血。呕出的血一般呈暗红色,有时也可能是鲜红色。如果是刚呕出的鲜血,说明出血速度比较快,出血量较多。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呕血的意义有所不同。在成年人中,常见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情况;在儿童中,可能与胃溃疡、胃炎、外伤等因素有关,一旦出现呕血现象,必须立即就医,因为大量呕血可能会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
三、头晕、乏力
胃出血会导致机体失血,当失血量较多时,会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症状。同时,由于血液丢失,身体的携氧能力下降,会使患者感到乏力,这种乏力是持续的,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方面的基础疾病,胃出血引发的头晕、乏力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对于儿童而言,持续的头晕、乏力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活动,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判断是否存在胃出血的情况。
四、心慌、心悸
胃出血导致失血后,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来弥补血压下降引起的供血不足,从而使患者感到心慌、心悸。患者可能会自觉心跳加快、节律异常等。在不同人群中,这种表现的影响不同。年轻人可能在出现心慌、心悸时会及时就诊,但也可能因为不重视而延误病情;对于有心脏病基础病史的老年人,胃出血引发的心慌、心悸可能会诱发心脏病发作,需要密切监测心率等情况,及时处理胃出血问题以缓解心脏负担。
五、血压下降相关表现
胃出血导致失血过多时,血压会下降。早期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这是因为外周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布,皮肤供血减少所致。随着失血量进一步增加,可能会出现四肢湿冷的情况,这是由于末梢循环不良引起的。对于孕妇来说,胃出血引发的血压下降可能会影响胎儿的供血供氧,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孕妇的身体处于特殊状态,任何血压的异常变化都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婴幼儿,血压下降可能会导致其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因为婴幼儿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胃出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