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无症状或仅视物模糊,中期有飞蚊症、视野缺损,晚期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眼底有新生血管等改变,还可出现眼压异常、视神经病变、眼部其他结构改变等。
一、早期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视物模糊,这是因为高血糖影响了眼部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屈光力改变,从而出现视力轻度下降,但这种情况容易被忽视,特别是在糖尿病病程早期,患者可能未重视视力的细微变化。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即使视力只是轻度改变也应及时进行眼底检查。
二、中期表现
1.飞蚊症:患者会感觉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就像蚊蝇飞舞,这是由于视网膜内微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腔,刺激玻璃体产生混浊所致。随着病情进展,飞蚊症可能会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视觉体验,尤其在明亮环境下更易察觉。
2.视野缺损:表现为视野范围缩小,例如原本能看到正前方较大范围的物体,现在只能看到中央部分,周边物体难以察觉。这是因为视网膜的部分区域发生病变,影响了视觉信息的传递,导致相应区域的视野丢失。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野缺损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如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野改变特点不同。
三、晚期表现
1.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晚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大量形成,并且可能发生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玻璃体出血会使原本透明的玻璃体变得混浊,阻挡光线到达视网膜,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视网膜脱离则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进一步破坏视网膜的正常功能,最终可导致失明。这种情况在糖尿病病史较长、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2.眼底改变:通过眼底检查可以看到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出血、渗出、纤维增殖等典型表现。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反复的出血会导致视网膜结构破坏,纤维增殖可能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后果。例如,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特征性表现就是视网膜上有大量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脆弱,容易破裂出血,进而影响整个眼底的结构和功能。
3.眼压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眼压升高的情况,这是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眼部房水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眼压升高会进一步加重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损害,加速视力的丧失。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眼压变化,因为眼压异常可能会对病情产生重要影响。
4.视神经病变:长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影响视神经,导致视神经萎缩等病变。视神经萎缩会使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的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视力障碍。这种情况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较长且控制不佳的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早期发现和干预,以保护视神经功能。
5.眼部其他结构改变:还可能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导致虹膜红变,进而引起房角粘连,影响房水排出,加重青光眼的发生风险。同时,眼部的一些其他结构也可能受到糖尿病的影响,如视网膜血管的病变可能波及到黄斑区,导致黄斑水肿等,进一步影响中心视力。黄斑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黄斑水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细视觉功能,如阅读、驾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