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会引发疼痛(肾绞痛或输尿管绞痛、下腹部疼痛)、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及其他症状(恶心、呕吐、发热、寒战),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表现有差异,如儿童可能表达不清症状易延误病情,老年男性易合并尿道结石等。
下腹部疼痛:对于膀胱结石患者,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和会阴部。女性膀胱结石患者可能因解剖结构特点,疼痛感受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结石刺激膀胱黏膜及肌肉导致的疼痛。
血尿
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结石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引起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而有些患者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才能发现红细胞,即镜下血尿。血尿的严重程度与结石对尿路黏膜损伤的程度有关。一般来说,活动后血尿症状可能会加重,因为活动会使结石与尿路黏膜的摩擦增加。例如,患者剧烈运动后,结石移动刺激黏膜,可能导致血尿明显加重。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出现血尿时可能更容易被家长发现,而成年患者可能因工作等原因对轻微血尿不够重视,延误就医。
排尿异常
尿频、尿急、尿痛:当结石刺激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急是指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且难以控制,尿痛是指排尿时尿道或会阴部产生疼痛。例如,膀胱结石患者由于结石不断刺激膀胱黏膜,会频繁产生尿意,且在排尿时会感到尿道疼痛。不同性别中,女性由于尿道短,更容易因尿结石刺激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出现这些症状时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被家长忽视,导致病情延误。
排尿困难:尿道结石可引起排尿困难,表现为排尿费力,尿线变细、中断甚至尿潴留。患者在排尿过程中会感觉尿液排出不畅,严重时尿液无法排出,膀胱内充满尿液。例如,男性尿道结石可能因结石阻塞尿道,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不同年龄阶段,老年男性由于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合并尿道结石,从而出现排尿困难;儿童尿道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也会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症状。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当尿路结石引起输尿管梗阻时,可导致肾盂内压力升高,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呕吐。这种症状常与肾绞痛同时发生,患者会感到恶心不适,频繁呕吐。例如,肾绞痛发作时,患者可能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呕吐后疼痛症状可能不会立即缓解。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在出现肾绞痛伴恶心、呕吐时,可能因身体耐受性较差而显得更加难受;成年患者可能因对疼痛的感知和身体反应不同而表现各异。
发热、寒战:如果尿结石引起尿路梗阻合并感染,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这是因为结石阻塞尿路,导致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引发尿路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等情况。例如,长期存在尿路结石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容易反复发生尿路感染,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不同年龄阶段,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在尿结石合并感染时出现发热、寒战等严重感染表现;儿童患者在感染时也可能出现发热,但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表现可能不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