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医学称急性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受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反应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有感染性因素(细菌性、病毒性)和非感染性因素(过敏反应),症状有眼部充血红肿、分泌物增多等,有分类,诊断靠询问病史等检查,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如儿童易感染要养成卫生习惯、过敏体质人群要规避过敏原、老年人要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一、定义
红眼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或因过敏反应等引发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结膜充血、红肿等典型症状。
二、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性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因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等)或与患者密切接触而感染。
2.病毒性感染:腺病毒是常见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如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传播。
(二)非感染性因素
过敏反应可引发过敏性结膜炎,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接触过敏原后眼部发生免疫反应导致发病。
三、症状表现
患者通常出现眼部明显充血发红、肿胀,伴有分泌物增多(细菌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脓性,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多为水样)、眼部异物感、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不同病因导致的症状可能有差异,如过敏性结膜炎还可能伴有眼痒等表现。
四、分类
(一)细菌性结膜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具有一定传染性,发病较急,眼部充血明显,脓性分泌物多。
(二)病毒性结膜炎
由病毒感染所致,传播性较强,常表现为结膜充血、水样分泌物,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三)过敏性结膜炎
因接触过敏原引发,眼部以痒感较为突出,同时有结膜充血、水肿等表现,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能有所缓解。
五、诊断要点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眼部症状表现,并结合眼部检查(如裂隙灯检查等)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能进行分泌物涂片或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因。
六、预防措施
(一)个人卫生方面
保持手部清洁,不用手揉眼,勤洗手;个人使用的毛巾、手帕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与他人混用。
(二)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红眼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场所;若接触了红眼病患者,要及时做好手部等部位的清洁消毒。
(三)过敏人群注意
过敏性结膜炎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防护眼镜等。
七、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感染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相互传播。家长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揉眼、勤洗手等;若儿童患病,要及时就医,且患病期间避免前往幼儿园等集体场所,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儿童。
(二)过敏体质人群
此类人群接触过敏原后更易发生过敏性结膜炎,要格外注意规避过敏原,如明确对某种花粉过敏,在相应花粉季节要做好防护,外出时佩戴口罩、防护眼镜等,若已发病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缓解症状并就医。
(三)老年人
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眼部健康,患红眼病时要更注重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要注意自身卫生防护,防止病情加重或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