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主要由鼻泪管下端阻塞和泪液分泌与排出失衡所致。鼻泪管下端阻塞包括胚胎发育因素(部分新生儿Hasner瓣未完全退化致阻塞,女婴发生率可能稍高,足月和早产儿均可出现)和局部炎症或感染因素(新生儿免疫力低,眼部或鼻腔炎症感染致鼻泪管黏膜充血肿胀阻塞);泪液分泌与排出失衡包括泪液分泌正常但排出受阻(鼻泪管阻塞致泪液积聚,为细菌繁殖提供环境,加重炎症)和泪液分泌相对增多相关因素(环境温度高、眼部受刺激等致泪液分泌相对增多,若鼻泪管引流不畅易引发泪囊炎)。
一、鼻泪管下端阻塞
1.胚胎发育因素
新生儿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鼻泪管下端的Hasner瓣通常在出生前会逐渐退化。但部分新生儿的Hasner瓣未完全退化,导致鼻泪管下端阻塞,这是新生儿泪囊炎最常见的病因。一般来说,这种胚胎发育的异常在女婴中的发生率可能相对稍高一些,可能与胎儿时期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不过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从临床观察来看,这种因胚胎发育导致的鼻泪管下端阻塞在足月新生儿和早产儿中都可能出现,只是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相对更不成熟,发生的概率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主要还是与自身发育进程相关。
2.局部炎症或感染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早期,眼部或鼻腔部位可能会受到一些潜在的炎症或感染因素影响。例如,新生儿眼部皮肤娇嫩,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可能波及鼻泪管区域,导致鼻泪管黏膜充血、肿胀,进而引起阻塞。另外,鼻腔的感染等也可能蔓延至鼻泪管周围,影响鼻泪管的正常通畅。这种局部炎症或感染因素导致的鼻泪管阻塞,与新生儿自身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有关,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更容易受到炎症或感染的影响而出现鼻泪管阻塞情况。
二、泪液分泌与排出失衡
1.泪液分泌正常但排出受阻
新生儿的泪腺在出生时已经具备分泌泪液的功能,泪液分泌量通常是正常的。然而,由于鼻泪管下端阻塞,泪液无法顺利通过鼻泪管排入鼻腔,导致泪液在泪囊内积聚。随着时间的推移,泪囊内积聚的泪液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细菌大量繁殖后会引起泪囊的炎症反应,进而加重泪囊炎的症状。这种泪液分泌与排出的失衡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泪液积聚到后续的炎症发生,与鼻泪管阻塞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鼻泪管阻塞程度较轻,可能泪液积聚的过程相对缓慢,炎症反应出现的时间也会相对较晚;但如果阻塞程度较重,泪液积聚迅速,炎症可能很快就会发生。
2.泪液分泌相对增多相关因素
虽然大多数新生儿泪液分泌量是正常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泪液分泌相对增多的情况,进而增加泪囊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新生儿对环境温度等变化比较敏感,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刺激泪腺分泌更多的泪液。如果此时鼻泪管存在一定程度的狭窄或潜在的阻塞,就更容易导致泪液排出不畅,增加泪囊炎的发病几率。另外,新生儿眼部受到一些轻微刺激,如灰尘等进入眼睛,也可能反射性地引起泪液分泌增多,若鼻泪管引流不畅,也容易引发泪囊炎。不过这种因泪液分泌相对增多导致的情况相对鼻泪管下端阻塞来说,不是主要的病因,但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