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慢性浅表性炎症,病变在胃窦部,胃黏膜层浅层有炎症细胞浸润,腺体基本完整;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肿瘤,癌细胞可浸润破坏胃黏膜及深层组织。临床表现上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无特异性、时轻时重,胃癌早期不明显,进展期有疼痛加重、消瘦等表现。检查时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下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病理见浅层炎症细胞浸润;胃癌胃镜下有异常隆起、溃疡等,病理见癌细胞。预后上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数经治预后好,少数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胃癌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相对好,中晚期差,易复发转移。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病变部位多在胃窦部,主要是胃黏膜层浅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胃黏膜的腺体等基本结构完整,一般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缩性改变。
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病理上癌细胞可浸润破坏胃黏膜及deeper组织,可呈多种病理类型,如腺癌等,且有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
二、临床表现差异
慢性浅表性胃炎: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可伴有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时轻时重,与饮食因素(如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等)、精神因素等有关,一般不会在短期内有明显体重下降等情况,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加重症状。
胃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部疼痛加重,疼痛无明显规律,可伴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部分患者有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还可能出现腹部肿块等。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可能症状更不典型,易被忽视;男性和女性在症状表现上无本质差异,但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不同性别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有关,如男性可能与吸烟、饮酒等关系更密切等。
三、检查手段及结果区别
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呈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黏液分泌增多等表现,病理活检显示胃黏膜浅层有炎症细胞浸润,腺体正常。
胃癌:胃镜下可见胃黏膜有异常隆起、溃疡等改变,溃疡多呈不规则形,边界不清,底部凹凸不平,有污秽苔等,病理活检可找到癌细胞。
影像学检查:
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影像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异常。
胃癌:如CT等检查可发现胃壁增厚、胃内肿块等情况,还可判断有无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
四、预后与转归不同
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患者经积极去除诱因(如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等)及适当治疗后,病情可得到控制,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等严重不良转归,但如果患者不重视,持续不良因素刺激,少数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若能及时纠正不良饮食等习惯,预后通常良好;老年患者若基础状况差,可能恢复相对缓慢,但总体预后较胃癌好很多。
胃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手术等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中晚期胃癌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且容易出现复发、转移等情况。不同性别、年龄对预后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年轻患者相对老年患者可能对治疗的耐受性等稍好,但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