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睫是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触及眼球的异常状况,发病与年龄等因素相关,有眼部刺激症状等临床表现,会影响角膜及眼部健康,可通过眼部检查等诊断,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方式,婴幼儿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倒睫是什么病
倒睫是指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致使睫毛触及眼球的一种异常状况。正常情况下,睫毛是向外生长,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而倒睫时,睫毛会摩擦角膜和结膜,引发一系列眼部不适及可能的损伤。
(一)发病原因
1.年龄因素
婴幼儿及儿童:婴幼儿时期鼻根部扁平,下睑赘皮可造成倒睫,随着年龄增长,面部逐渐发育,鼻根部变挺,下睑赘皮可能自行消失。儿童时期睑缘炎、睑腺炎、睑外伤或睑烧伤等引起睑瘢痕收缩,也可导致倒睫。
成年人:睑缘炎、睑腺炎、睑外伤或睑烧伤等引起睑瘢痕收缩是常见原因,另外,老年人眼轮匝肌功能减弱,眼睑皮肤及皮下组织松弛,可导致睑内翻,进而引起倒睫。
2.其他因素:眼部的一些病变,如沙眼,可因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收缩,导致倒睫;睑缘炎、睑腺炎、睑外伤或睑烧伤等也可能破坏眼睑的正常结构,引发倒睫。
(二)临床表现
1.眼部刺激症状:患者常出现眼痛、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因为睫毛不断摩擦角膜和结膜,刺激眼部神经。婴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达,可能表现为频繁眨眼、揉眼等。
2.眼部体征:通过裂隙灯检查可发现睫毛触及眼球,角膜可能出现混浊、溃疡等改变,如果长期不治疗,角膜可能会有瘢痕形成,影响视力。
(三)危害
1.对角膜的影响:长期的倒睫摩擦角膜,可导致角膜上皮损伤、脱落,进而引起角膜感染,严重时可能形成角膜溃疡、角膜瘢痕,严重影响视力。
2.对眼部健康的长期影响:反复的眼部刺激可能导致结膜炎反复发作,影响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因为眼部不适而影响学习和心理发育。
(四)诊断方法
1.眼部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可初步发现睫毛是否触及眼球。进一步借助裂隙灯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角膜和结膜的情况,了解有无角膜混浊、溃疡等病变。
2.病史询问: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发病过程、是否有眼部疾病史、外伤史等,以帮助明确倒睫的病因。
(五)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
少量分散的倒睫:对于少数几根倒睫,可以用睫毛镊子拔除,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睫毛可能会再生。
电解法:通过电解破坏毛囊,减少睫毛再生,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手术治疗
睑内翻矫正术:适用于由睑内翻引起的大量倒睫患者。手术方式有多种,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通过矫正睑内翻,从而解决倒睫问题。例如,对于青少年的先天性睑内翻,可待其生长发育后再考虑手术;对于老年人的睑内翻,多采用睑缘缝合术等方式。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婴幼儿倒睫如果是由于下睑赘皮引起,随着年龄增长有自行恢复的可能,家长要注意观察,避免婴幼儿揉眼,防止损伤角膜。如果倒睫引起明显的眼部刺激症状,如频繁流泪、揉眼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干预。
2.老年人:老年人倒睫多与睑内翻相关,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手术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在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术后要注意眼部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帮助其适应术后的眼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