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是视神经任何部位发炎的总称,分球内和球后两种。感染因素(局部和全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致其发病,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改变、色觉异常、瞳孔改变等,通过视力、视野、眼底、VEP检查诊断,药物治疗用糖皮质激素等,同时病因治疗,预后因多种因素而异,多数经治视力可恢复但有个体差异。
病因
感染因素:
局部感染:眼内、眶内炎症,口腔炎症等可蔓延至视神经引发炎症。例如,邻近眼内的葡萄膜炎、眶蜂窝织炎等,病原体可直接侵袭视神经。对于儿童来说,眼部感染的机会相对较多,如不注意眼部卫生,容易出现局部感染进而诱发视神经炎。
全身感染:多种病原体感染可引起,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败血症等可导致视神经炎;病毒感染中,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可能引发,儿童时期感染相关病毒的概率受其免疫系统发育等因素影响,若感染未及时控制,就有引发视神经炎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视神经组织,导致炎症发生。对于不同性别来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但都可能累及视神经。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免疫力低下等可能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从而间接影响视神经炎的发生。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视神经炎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
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急剧下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视力明显减退,甚至严重者仅存光感。儿童患者视力下降时可能表现为对周围物体的认知能力下降,比如玩玩具时反应变慢等。
视野改变:
常见的有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也可出现视野缩小等情况。例如,患者可能在看东西时感觉中间有一块区域看不见,或者周围的视野范围变窄。
色觉异常:
表现为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下降,尤其是对红色、绿色的分辨。儿童可能在识别彩色玩具等方面出现困难。
瞳孔改变:
患眼瞳孔常出现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表现为患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诊断方法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等检测手段,明确视力下降的程度和变化情况。对于儿童,可使用适合其年龄的视力测试方法,如儿童视力卡通图等进行检查。
视野检查:
采用视野计检查,确定视野缺损的范围和类型,这对视神经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非常重要。
眼底检查:
视盘炎患者眼底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边界模糊等表现;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眼底早期可无明显异常。
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
VEP检查可发现视神经传导功能异常,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等,有助于早期诊断视神经炎,尤其对于球后视神经炎的诊断价值较大。
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等,可减轻视神经的炎症反应。但药物的具体使用需遵循严格的医疗规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调整。
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感染因素引起,需要针对相应的病原体进行治疗;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需同时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后视力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预后情况因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而异。儿童患者在治疗后恢复的情况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自身的身体状况、对治疗的反应等。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一定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