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其易钻透胃黏膜并损伤胃黏膜屏障,众多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存在该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大量饮酒、喜食辛辣过热过冷食物会增加患病风险;某些药物长期服用会损伤胃黏膜引发该病;长期精神紧张等应激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胃肠道调节功能导致发病;遗传因素虽占比小但可能使个体更易患病;年龄也是因素之一,老年人胃黏膜防御修复功能下降更易患病,儿童有不良因素影响也易发病。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盐饮食: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的防御功能。高浓度的盐分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使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弱,容易引发炎症。无论年龄大小,长期高盐饮食都会增加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风险,尤其对于本身胃黏膜有一定基础问题的人群,影响更为明显。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酒精还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导致胃黏膜的营养供应不足,修复能力下降。男性相对女性可能因饮酒频率和量的不同,受酒精影响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风险有所差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不管男女,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几率都会显著升高,儿童绝对禁止饮酒,成人长期大量饮酒也会明显增加患病风险。
喜食辛辣、过热或过冷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处于充血状态;过热的食物会烫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过冷的食物会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正常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对这些刺激性食物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更不耐受辛辣、过热或过冷食物,长期食用此类食物易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成年人长期摄入也会增加患病可能性。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胃黏膜,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像阿司匹林等,这类药物会抑制环氧合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前列腺素减少后胃黏膜的保护机制被破坏,容易导致胃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不同年龄人群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儿童使用某些可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需格外谨慎,成年人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若不注意监测,就容易患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的人群要密切关注胃黏膜情况。
应激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应激状态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等激素,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黏膜缺血缺氧,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年龄人群在面对应激时的反应不同,儿童若长期处于紧张的家庭环境等应激状态下,也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增加患病风险,成年人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等应激状态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几率会升高,女性可能因情感等方面更易受应激因素影响。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虽然遗传因素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某些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个体更容易受上述各种因素影响而患慢性浅表性胃炎。不同家族中若存在相关遗传倾向,后代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风险可能略有不同,不过目前具体的遗传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会逐渐下降。老年人胃黏膜变薄,血液循环减弱,对各种损伤因素的耐受和修复能力降低,所以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患慢性浅表性胃炎。儿童时期胃肠道功能逐渐发育,若有上述不良因素影响,也可能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