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尿道炎有尿道局部症状(尿道瘙痒、灼热感、分泌物)、排尿相关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少见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症状因个体差异不同,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尿道瘙痒:患者会感觉尿道内有瘙痒感,这种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较为明显,可能会不自觉地想要搔抓尿道部位,但由于尿道的特殊性,搔抓并不能真正缓解瘙痒,而且还可能导致尿道黏膜进一步损伤。对于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频繁地扭动身体或者用手触碰会阴部等与尿道相关的区域来表达不适;女性患者可能会因为内裤摩擦等因素使瘙痒感更明显。
尿道灼热感:排尿时会感觉到尿道有灼热样的疼痛,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尿道黏膜,导致黏膜敏感性增高。在排尿过程中,尿液通过尿道,会刺激受损的黏膜,从而产生灼热感。男性患者在排尿时这种灼热感可能会比较明显,影响排尿的舒适度;女性患者由于尿道较短,这种灼热感可能相对更易察觉。
尿道分泌物:可能会出现少量的稀薄分泌物,呈水样或者像蛋清样。分泌物的产生是由于尿道黏膜在霉菌感染下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腺体分泌增加。如果感染情况相对较重,分泌物可能会稍微增多,但一般不会像一些细菌性尿道炎那样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儿童患者如果出现尿道分泌物,家长可能会发现内裤上有异常的污渍;女性患者可能会发现白带性状有改变等情况。
排尿相关症状
尿频:患者会出现排尿次数增多的情况,但每次排尿的量并不一定很多。这是因为尿道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膀胱频繁产生尿意。例如,正常情况下一天排尿次数在4-6次左右,而霉菌性尿道炎患者可能会增加到8-10次甚至更多。儿童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不断地要求排尿,但是每次尿量很少;老年患者由于膀胱功能等因素,尿频症状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比如夜间频繁起床排尿,影响睡眠质量。
尿急:有强烈的尿意,很难控制,一旦有尿意就必须马上排尿,否则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刺激膀胱逼尿肌,使其兴奋性增高。女性患者在公共场合等情况下出现尿急可能会比较尴尬;男性患者在工作等场景中出现尿急也会带来不便。
尿痛:除了前面提到的灼热感外,还可能出现明显的尿痛,排尿时疼痛较为剧烈。疼痛程度可能从轻微的刺痛到较为强烈的灼痛不等。儿童患者可能会因为尿痛而哭闹,拒绝排尿;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的耐受度可能不同,但同样会受到尿痛的困扰,影响生活质量。
全身症状(少见情况)
发热:一般来说霉菌性尿道炎单独引起全身发热的情况较少见,但如果感染扩散或者患者本身免疫力极度低下时可能会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儿童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出现全身发热,家长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低热也可能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老年患者如果出现发热,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更严重的感染扩散情况,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弱,感染容易扩散。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因为身体处于炎症反应状态,机体消耗增加,并且炎症因子等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神经功能。无论是儿童、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出现乏力症状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意玩耍、活动量减少;老年患者可能会出现日常起居活动困难等情况。
霉菌性尿道炎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免疫力等)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道分泌物涂片镜检等,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