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气胸是因肺部疾病致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或细微气肿泡破裂使肺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致胸腔积气,病因含肺部基础疾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大疱)和诱因(身高瘦长青少年、剧烈运动等),分类分原发性(常见于既往无明显肺部疾病瘦高体型青壮年男性与肺尖部肺大疱破裂相关)和继发性(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临床表现有胸痛(突发单侧针刺样或刀割样可放射)、呼吸困难,体征有患侧胸廓饱满等,诊断靠胸部X线或CT,治疗原则有保守治疗(少量气胸症状轻者卧床休息吸氧监测)和排气治疗(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特殊人群需考虑青少年、有基础疾病人群、女性的不同情况。
一、定义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致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使得肺和支气管内的空气逸入胸膜腔,从而引发的胸腔积气状态。
二、病因
(一)肺部基础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此类患者气道存在阻塞,肺泡过度充气,易导致肺泡破裂,进而引发自发性气胸。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2.肺结核:结核病灶可破坏肺组织,形成空洞或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增加胸膜破裂的可能性。
3.肺大疱:肺大疱是因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的含气囊腔,当其破裂时可直接引发自发性气胸。
(二)诱因
身高瘦长的青少年、剧烈运动(如举重、屏气用力等)、咳嗽、提重物等情况,可促使肺内压力突然升高,诱发自发性气胸。
三、分类
(一)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常见于既往无明显肺部疾病的健康人群,尤其好发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男性,多与肺尖部的肺大疱破裂有关。
(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
继发于肺部基础疾病,如上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癌等,此类患者本身存在肺部病变,肺组织脆弱,易发生气胸。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胸痛:多为突发的单侧胸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程度较为剧烈,可放射至肩部等部位。
2.呼吸困难:随着气胸的发生,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胸量越大,呼吸困难越明显。若基础肺功能较差,即使少量气胸也可导致明显的呼吸困难。
(二)体征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五、诊断
主要依靠胸部X线或CT检查。胸部X线可见患侧肺组织被压缩,肺组织边缘呈现外凸的弧形线,借此可明确气胸的存在及肺压缩的程度。
六、治疗原则
(一)保守治疗
适用于少量气胸(肺压缩程度<20%)、症状较轻的患者。需卧床休息,吸氧以促进气体吸收,同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二)排气治疗
1.胸腔穿刺抽气:适用于少量气胸或呼吸困难较轻的患者,可迅速缓解症状。
2.胸腔闭式引流:对于中、大量气胸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将胸腔内的气体排出,促使肺复张。
七、特殊人群考虑
(一)青少年
青少年中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相对多见,瘦高体型者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等诱因,若发生气胸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二)有基础疾病人群
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本身易发生自发性气胸,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减少气胸的复发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可能诱发气胸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
(三)女性
女性在面对自发性气胸时,需结合自身基础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若因妇科疾病等导致的继发性气胸需同时关注妇科相关疾病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态,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