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有多种症状,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等;有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反酸烧心;还有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体重变化,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症状表现,溃疡病史者需关注症状变化及相关并发症。
疼痛特点:多为周期性发作,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疼痛具有节律性,一般为空腹痛,即进食后疼痛缓解,饥饿时疼痛发作,疼痛还常发生在夜间,这是因为夜间胃酸分泌相对较多,且空腹状态下胃酸直接刺激溃疡面。例如,患者可能在进食后1-3小时开始出现疼痛,若不进食则持续至下次进餐,进食后缓解。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中青年患者疼痛节律相对较典型,而老年患者疼痛节律可能不典型,可能疼痛较轻或不明显。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易出现疼痛节律异常。有溃疡病史的患者,若近期疼痛规律改变,需警惕病情变化。
疼痛部位: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也可出现在剑突下或脐上方偏右处。部分患者疼痛部位可能不典型,可能放射至背部等部位,如疼痛放射至背部,可能提示溃疡位置较深,累及浆膜层并影响到周围组织。
消化不良症状
腹胀:患者常感觉上腹部饱胀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这是因为溃疡影响了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进而引起腹胀。不同年龄人群腹胀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食欲减退、腹部不适等,而成人可能更易描述为上腹部饱胀感。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前后可能因激素变化影响胃肠功能,腹胀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中,进食过快、过多食用产气食物等可能加重腹胀症状。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的患者,腹胀可能是病情活动的一种表现。
反酸、烧心: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患者会出现反酸现象,即胃内容物反流至口腔,同时伴有烧心感,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这是因为溃疡导致十二指肠对胃酸的调节功能紊乱,胃酸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儿童患者可能不会准确描述反酸、烧心,但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女性患者在孕期或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反酸、烧心症状。生活方式上,吸烟、饮酒、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可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酸、烧心症状。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出现频繁反酸、烧心需引起重视。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当溃疡引起幽门痉挛或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一般不含有胆汁(若合并有胆汁反流时可能含有胆汁)。儿童患者呕吐可能较为频繁,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较弱,呕吐后可能恢复较慢,需密切观察。生活方式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且出现频繁恶心、呕吐的患者,要警惕溃疡并发症如幽门梗阻等的发生。
体重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因疼痛影响进食,导致食欲减退,进而出现体重下降。但也有患者因疼痛规律改变,可能进食量增多,但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体重仍可能不增甚至下降。不同年龄患者体重变化表现不同,儿童患者体重不增可能影响生长发育,需关注营养状况;成年患者体重下降可能影响生活质量,需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女性患者在生理期可能因食欲变化影响体重变化情况,需综合判断。生活方式不规律、长期精神压力大的患者,体重变化可能更为明显。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者需定期监测体重,了解病情对营养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