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结石治疗包括药物、非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依结石成分等选药且遵医嘱;非药物治疗有大量饮水(每天2000-3000ml以上)、适度运动(如跳绳等,不同人群方式强度不同)、饮食调节(不同成分结石饮食重点不同,不同人群饮食有差异);手术治疗有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等,孕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需谨慎)、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术(适用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等,需考虑输尿管情况及不同年龄差异)、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较大肾结石等,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高,老年患者需评估心肺储备功能)。
一、药物治疗
尿结石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结石的成分、大小、部位等因素选择合适药物。对于尿酸结石,可使用别嘌醇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对于胱氨酸结石,可应用青霉胺等药物;对于感染性结石,可使用降低尿液铵含量的药物等。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同药物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情况。例如,别嘌醇可能会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使用前需评估患者的过敏史等。
二、非药物治疗
1.大量饮水
对于大多数尿结石患者,大量饮水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促进小结石的排出。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饮水量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例如儿童需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生成,但要注意避免过量饮水导致水中毒等情况;老年患者也要根据心肾功能适当调整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肾负担。大量饮水需持续进行,保持尿液稀释状态。
2.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结石的排出。如跳绳、跑步、上下楼梯等运动方式。运动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促使结石向尿道方向移动。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需有所不同,儿童运动要避免过于剧烈,以免造成身体损伤;老年人运动要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如慢走等,且要注意运动中的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发生。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因出汗过多导致尿液浓缩。
3.饮食调节
对于不同成分的结石,饮食调节重点不同。例如,对于含钙结石,要限制高钙、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菠菜等;对于尿酸结石,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取,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对于胱氨酸结石,要低蛋氨酸饮食。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饮食结构也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调节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兼顾结石预防;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等,饮食调节需考虑胎儿营养需求和自身结石情况的平衡。
三、手术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等。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后击碎结石,使其随尿液排出体外。该方法对患者身体创伤相对较小,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患者需谨慎选择,如孕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孕妇由于胎儿对辐射等可能存在风险,一般不建议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能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2.输尿管镜取石或碎石术
对于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等可采用此方法。通过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找到结石后进行取石或碎石。该手术方式需考虑患者的输尿管情况,如是否有狭窄等,对于存在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要先处理狭窄问题才能进行该手术。同时,不同年龄患者的输尿管解剖结构有差异,儿童输尿管较细,操作需更加精细。
3.经皮肾镜取石术
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等。通过经皮肤穿刺建立通道进入肾脏,然后取出结石。此手术创伤相对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条件要求较高,如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需良好。老年患者进行该手术需评估其心肺储备功能,以确保手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