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相关情况)、胸膜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等,女性和长期酗酒者有不同相关风险)、胸膜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等,有结核或肿瘤病史者风险高)、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如淋巴管肌瘤病等,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风险)、损伤(如胸部外伤、医源性损伤等,男性及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等人群风险相对较高)。
一、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
(一)机制及相关情况
1.机制:正常情况下,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约为30mmHg,胶体渗透压约为25mmHg,组织间隙静水压约为-5mmHg,胶体渗透压约为15mmHg,这样的压力差维持着平衡的胸腔液体交换。当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时,例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体循环淤血,使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超过了胶体渗透压等的代偿能力,液体就会漏出进入胸腔形成胸腔积液。
2.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若存在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机制导致的胸腔积液,比如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因右心负荷增加出现胸腔积液。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随年龄衰退,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更易因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出现胸腔积液。
二、胸膜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
(一)机制及相关情况
1.机制: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维持,当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时,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减退,同时可能伴有门脉高压导致蛋白丢失增加,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低于胸膜毛细血管静水压,液体就会从血管内渗入胸腔形成胸腔积液。
2.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女性在一些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与激素等因素有一定关联,若女性患有肝硬化等疾病,更易出现因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的胸腔积液。长期酗酒的人群,酒精对肝脏的损害较大,会影响肝脏合成白蛋白等功能,增加因胶体渗透压降低出现胸腔积液的风险。
三、胸膜通透性增加
(一)机制及相关情况
1.机制:如胸膜炎,结核菌、细菌等感染可导致胸膜炎症,使胸膜通透性增加,原本不能透过血管壁的大分子物质如纤维蛋白原等可以透过,液体渗出增多形成胸腔积液。另外,恶性肿瘤侵犯胸膜,如肺癌胸膜转移,肿瘤细胞可刺激胸膜,导致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胸腔积液。
2.病史影响:有结核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结核菌或结核菌复发时,更易引发胸膜炎导致胸膜通透性增加出现胸腔积液。有肺癌等恶性肿瘤病史的人群,存在肿瘤胸膜转移导致胸腔积液的风险。
四、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一)机制及相关情况
1.机制:壁层胸膜淋巴回流系统受阻时,例如淋巴管阻塞,胸腔内的液体不能正常通过淋巴系统回流,从而积聚形成胸腔积液。一些疾病如淋巴管肌瘤病等可导致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
2.年龄与特殊人群风险:儿童若患有淋巴管肌瘤病等罕见疾病,可能因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出现胸腔积液。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淋巴管也可能出现退行性变等情况,增加淋巴引流障碍导致胸腔积液的风险。
五、损伤
(一)机制及相关情况
1.机制:胸部外伤,如肋骨骨折刺破胸膜血管或肺组织,会导致血液或空气进入胸腔,血液积聚可形成血性胸腔积液;医源性损伤,如胸腔穿刺等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胸腔积液。
2.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有剧烈运动的人群,胸部外伤的风险相对较高,男性由于参与此类活动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更易因胸部外伤出现胸腔积液。女性若在一些特殊职业中也可能因意外导致胸部外伤引发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