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憩室是膀胱黏膜通过膀胱壁肌层薄弱区向外膨出的囊性病变,按病因分先天性和后天性,病理结构囊壁无完整膀胱肌层易致尿液潴留等,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靠超声、膀胱镜、CT或MRI等检查,治疗原则为无症状无并发症者定期随访,有症状或并发症者手术治疗。
按病因分类情况
先天性膀胱憩室:多是由于先天性膀胱肌层发育异常,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膀胱壁的肌纤维分布不正常,导致局部薄弱,出生后膀胱内尿液压力使黏膜膨出形成憩室。这种情况在儿童中相对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儿童的先天性膀胱憩室可能与胚胎时期泌尿系统发育的个体差异有关,部分可能合并其他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
后天性膀胱憩室:常继发于下尿路梗阻性疾病,比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下尿路梗阻时,膀胱内压力升高,长期如此会使膀胱黏膜经膀胱壁肌层的薄弱部位突出形成憩室。在成年人中,后天性膀胱憩室更为常见,尤其是有长期下尿路梗阻病史的人群,像一些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长期下去就容易引发后天性膀胱憩室。
膀胱憩室的病理结构特点
膀胱憩室的囊壁主要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层的纤维组织组成,没有完整的膀胱肌层。这就导致憩室的收缩功能较差,容易发生尿液潴留,进而增加感染、结石形成等风险。例如,尿液潴留于憩室内,细菌容易滋生繁殖,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尿液中的矿物质等成分可能在憩室内沉积形成结石,进一步加重病情。
膀胱憩室的临床表现
无症状情况:部分较小的、没有并发症的膀胱憩室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
有症状情况
排尿异常:如果憩室较大或合并下尿路梗阻,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不尽等症状。比如后天性膀胱憩室继发于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除了有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外,还可能因憩室的存在使排尿不畅的情况更明显。
感染相关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儿童如果发生膀胱憩室感染,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发热等,需要及时关注。
血尿: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血尿,这是因为憩室黏膜充血等原因导致,比如感染引起憩室黏膜充血,容易出现血尿。
腹部包块:较大的膀胱憩室有时可在腹部触及包块。
膀胱憩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筛查方法,可以发现膀胱壁向外突出的无回声区,初步判断憩室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在儿童中,超声检查相对无创,容易操作,能较好地观察膀胱憩室的情况。
膀胱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憩室的开口、憩室的形态等,还能同时了解膀胱内其他情况,如是否合并其他病变等。
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膀胱憩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憩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复杂病变有重要价值。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膀胱憩室情况,CT或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膀胱憩室的治疗原则
无症状且无并发症的膀胱憩室: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随访观察,了解憩室有无变化。
有症状或有并发症的膀胱憩室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去除憩室,解除梗阻等。例如,对于继发于下尿路梗阻的后天性膀胱憩室,需要同时处理下尿路梗阻的因素,如对于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情况,可能需要行前列腺增生手术,同时处理膀胱憩室。手术方式包括憩室切除术等。儿童患者在手术时需特别注意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等问题;老年患者则要考虑其身体状况能否耐受手术等情况。
总之了解膀胱憩室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诊疗,不同人群根据自身情况遵循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来应对膀胱憩室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