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多由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诱发,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向腰背部放射等,靠血淀粉酶等实验室及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重症手术干预;慢性通常由急性反复发作等发展而来,有反复发作上腹痛等表现,治疗含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儿童胰腺炎少见症状不典型需谨慎用药,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病病情复杂需综合考虑基础病等情况来治疗。
一、定义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发的炎症性疾病。胰腺内的胰酶被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其周围组织产生消化作用,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分类
(一)急性胰腺炎
多为突发起病,病情变化较快。常因胆道疾病(如胆结石、胆道蛔虫等)、大量酗酒、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等因素诱发,胰腺出现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等病理改变。
(二)慢性胰腺炎
通常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长期酗酒等原因逐渐发展而来,胰腺组织发生纤维化等不可逆改变,可出现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消瘦、脂肪泻等)等表现。
三、病因
(一)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
1.胆道疾病:胆道结石等阻塞胆管,可使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炎,这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
2.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刺激胰液分泌增加,同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胰腺炎。
3.高脂血症: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可使胰脂酶分解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损伤胰腺组织,诱发胰腺炎。
(二)慢性胰腺炎常见病因
主要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未得到有效控制,此外长期酗酒也是重要诱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参与慢性胰腺炎的发生。
四、症状表现
(一)急性胰腺炎
多表现为突发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疼痛较为持续。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症状多不缓解。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低血压甚至休克等表现。
(二)慢性胰腺炎
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还可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相关表现,如患者逐渐消瘦、大便次数增多且呈油腻状的脂肪泻等,部分患者可伴有糖尿病表现。
五、诊断方法
(一)实验室检查
血淀粉酶、脂肪酶检测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指标,发病后血清淀粉酶多在数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升高时间稍晚但持续时间更长。此外,还可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判断炎症程度。
(二)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初步观察胰腺形态、有无胆道结石等;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无坏死等有重要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胰腺炎症范围及周围组织情况。
六、治疗原则
(一)急性胰腺炎
1.一般治疗:需禁食、胃肠减压,以减少胰液分泌;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使用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如生长抑素等),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3.重症处理:对于出现坏死、感染等严重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二)慢性胰腺炎
1.病因治疗:如戒酒、治疗胆道疾病等。
2.对症治疗:针对腹痛给予止痛药物,对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给予胰酶替代治疗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胰腺炎相对少见,可能与先天性胰腺发育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发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及时就医,检查时要考虑儿童对检查的耐受性等,治疗上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发生胰腺炎时病情可能更复杂、进展更快。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病情况,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在用药等方面要充分评估对其他基础病的影响,注意预防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