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是胸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病因分漏出性(由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淋巴管阻塞等致液体生成过多或吸收过少)和渗出性(由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肿瘤胸膜转移、肺炎旁胸腔积液、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发),临床表现为少量积液无症状、中至大量积液时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患侧胸廓饱满等体征,检查有影像学(X线、CT)和胸腔穿刺抽液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漏出性治原发病,渗出性依病因治)和胸腔穿刺引流,儿童需警惕先天性发育异常等病因且治疗谨慎,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治疗需综合考虑。
一、定义
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液体异常积聚的病理状态,正常胸腔内有少量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当液体生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就会形成胸腔积液。
二、病因分类
(一)漏出性胸腔积液
1.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淤血导致静脉压升高,液体漏出进入胸腔,常见于左心衰竭或右心衰竭患者。
2.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从血管内漏出至胸腔,常见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患者。
3.淋巴管阻塞:如丝虫病等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进而形成胸腔漏出液。
(二)渗出性胸腔积液
1.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引起,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常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
2.恶性肿瘤胸膜转移: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胸膜,刺激胸膜分泌大量液体,多为血性胸腔积液,常见于中老年患者。
3.肺炎旁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如肺炎、肺脓肿等)累及胸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渗出,多有发热、咳嗽、咳痰等肺部感染表现。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累及胸膜导致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常伴有原发病相关症状。
三、临床表现
1.症状:少量胸腔积液可无明显症状;中至大量积液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端坐呼吸等;还可伴有胸痛(多为刺痛,与呼吸相关)、咳嗽等症状。
2.体征:查体可发现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
四、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少量积液时可见肋膈角变钝;中量积液时表现为胸腔下部均匀致密影,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大量积液时患侧胸腔呈大片致密影,纵隔向健侧移位。
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胸腔积液情况,还可发现肺部及胸膜的病变,有助于病因诊断。
2.胸腔穿刺抽液检查:通过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外观(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清亮液体,渗出液可呈血性、脓性等)、生化检查(如蛋白质、乳酸脱氢酶等)、细胞学检查(查找肿瘤细胞等)、病原学检查(查找结核分枝杆菌等),对明确胸腔积液性质及病因至关重要。
五、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漏出性胸腔积液主要治疗原发病,如心力衰竭患者需改善心功能,低蛋白血症患者需补充白蛋白等。
渗出性胸腔积液根据病因不同采取相应治疗,结核性胸膜炎需抗结核治疗;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导致的胸腔积液可考虑胸腔内化疗或靶向治疗等;肺炎旁胸腔积液需积极控制肺部感染。
2.胸腔穿刺引流:中至大量胸腔积液引起明显症状时,需进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以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可通过引流液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胸腔积液需警惕先天性发育异常、感染(如脓胸等)等病因,因儿童免疫系统及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诊断及治疗需更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时需充分评估儿童耐受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胸腔积液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因可能更复杂,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