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等的慢性炎症,因多种因素致咽部持续炎症等,各年龄段可发病,表现为咽部不适等;喉癌是喉部恶性肿瘤,与多种因素致细胞基因突变有关,好发于50-70岁男性,不同部位症状有差异;检查上慢性咽炎喉镜见咽部黏膜充血等,喉癌喉镜可见新生物等且有影像学检查;治疗上慢性咽炎有一般及药物等治疗,喉癌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需考虑不同情况。
一、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引起,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咽部黏膜处于持续的炎症状态,局部免疫功能紊乱,淋巴细胞浸润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中长期用嗓过度、接触污染环境等人群易患。
喉癌:是发生于喉部的恶性肿瘤,主要与吸烟、饮酒、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芥子气等)、放射线暴露等因素相关,发病机制是喉部细胞的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不受控制。好发于50-70岁男性,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及喉部解剖生理特点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差异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常有刺激性咳嗽,晨起时可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痰。症状可时轻时重,病情发展缓慢。各年龄段患者表现相似,但儿童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频繁清嗓等行为。
喉癌:根据癌肿发生的部位不同,症状有所差异。声门上型喉癌早期可仅有咽部不适、异物感,易向周围组织浸润,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声门型喉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且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困难等;声门下型喉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肿瘤增大时可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男性患者因吸烟等因素,声门型喉癌相对更常见,且症状出现后因发声问题会较早引起注意。
三、检查方法及结果差异
慢性咽炎:
喉镜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隆起,或咽侧索增厚,黏膜表面可有少量黏稠分泌物附着。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异常,合并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各年龄段检查结果类似,儿童检查时需注意配合度,可能需要适当安抚。
喉癌:
喉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喉部新生物,形态多样,如菜花状、溃疡状等,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CT或MRI检查可了解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例如,CT可清晰显示喉部结构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更高,有助于判断肿瘤对喉部肌肉、神经等的侵犯。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是根据肿瘤本身的特征,无特定年龄相关的特殊表现,但儿童喉癌相对罕见,需与良性病变仔细鉴别。
四、治疗原则不同
慢性咽炎:
一般治疗:改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戒烟戒酒,积极治疗鼻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等。
药物治疗: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溶液)、含片(如碘喉片)等缓解症状,对于慢性肥厚性咽炎,还可采用激光、低温等离子等物理治疗,但需谨慎操作,避免过度治疗影响咽部功能,儿童物理治疗需严格评估风险。
喉癌: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分期等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手术是喉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或单独用于晚期喉癌的治疗。
化疗:多用于晚期喉癌的综合治疗或姑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耐受性不同,儿童喉癌治疗需充分考虑生长发育及术后生活质量等问题,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