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炎症,女性更易患且育龄、老年女性有别,主要表现膀胱刺激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尿常规白细胞尿等,反复发作可超声检查;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尿路感染,分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有全身症状及腰部疼痛等,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尿常规等有不同表现,上尿路感染需影像学检查,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有需注意事项。
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发生的炎症,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等。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膀胱炎。从年龄角度看,育龄女性膀胱炎发生率较高,这与性生活等因素有关;老年女性膀胱炎也较为常见,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相关。
尿路感染:是病原体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等)。其病原体多样,除细菌外,还可能有真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不同年龄、性别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女性一生中有较高概率发生尿路感染,这与女性尿道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密切相关;男性在老年后,因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尿路感染发生率也会增加。
临床表现
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耻骨上区,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如无合并肾盂肾炎等情况,体温多正常。但在儿童中,膀胱炎可能表现相对不典型,除了尿路刺激症状外,可能会有发热、哭闹不安等表现,这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和免疫特点与成人不同,感染后身体的反应相对更复杂。
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除了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感染症状外,还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可高达38℃以上,同时可有腰部疼痛,肾区有叩击痛等。下尿路感染主要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全身症状不明显。在不同性别中,女性尿路感染尤其是膀胱炎更多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而男性上尿路感染相对更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隐匿,需要更仔细的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膀胱炎患者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尿,可有红细胞,尿细菌培养可呈阳性,一般尿蛋白阴性或微量。尿路感染时,上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增多更明显,可出现蛋白尿,尿细菌培养阳性率高,并且通过定位检查等可以区分是上尿路还是下尿路感染。例如,采用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等方法来鉴别,若膀胱冲洗后尿培养细菌数显著高于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数,则提示上尿路感染。在儿童尿常规检查中,需要注意标本留取的规范性,因为儿童留取清洁中段尿可能相对困难,需要医护人员正确操作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血常规:上尿路感染时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而膀胱炎患者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除非合并有全身感染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血常规的变化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影像学检查
膀胱炎:一般无需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但若反复发作的膀胱炎,可考虑进行超声等检查,以排除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其他病变。超声检查可观察膀胱的形态、结构等,对于儿童膀胱炎患者,超声检查可以帮助排除泌尿系统的先天性畸形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泌尿系统结构可能存在一些先天性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与膀胱炎的反复发作相关。
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为了明确肾脏有无形态学改变等,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等。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肾脏有无积水、结石、占位等情况;静脉肾盂造影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肾盂、肾盏的形态,对于诊断肾盂肾炎、发现尿路梗阻等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和解读需要考虑年龄因素,儿童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要在保证诊断价值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辐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