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宝宝是否乳糖不耐受可从症状表现、喂养情况、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症状表现有腹泻(婴儿每日数次至10余次稀水样便等,较大婴儿伴腹部不适)、腹胀(腹部胀满、硬)、肠鸣音亢进;喂养方面,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观察妈妈饮食对其影响,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更换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后症状可改善;实验室检查有尿半乳糖测定(检测尿液半乳糖含量)、氢呼气试验(口服乳糖溶液后检测呼气氢含量)、大便酸性测定(检测大便酸碱度,乳糖不耐受时大便pH值降低呈酸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医生全面评估诊断。
一、症状表现判断
1.腹泻
对于婴儿乳糖不耐受,常表现为每日数次至10余次稀水样便,多为黄色或青绿色糊样便,有泡沫,少数患儿有奶瓣。例如一些研究发现,乳糖不耐受的婴儿腹泻粪便pH值常偏低,多在酸性范围。不同年龄的宝宝可能表现有所不同,新生儿时期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为频繁腹泻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
较大婴儿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除了粪便性状改变外,可能还会伴有腹部不适,如肠痉挛导致的哭闹等情况。
2.腹胀
宝宝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的情况,用手触摸宝宝腹部能感觉到较硬,这是因为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导致肠道积气。婴儿时期腹胀可能会影响宝宝的进食,因为腹胀会让宝宝感觉不适,从而抗拒吃奶。对于较大的宝宝,腹胀可能会表现为不愿意平卧,喜欢蜷曲身体等。
3.肠鸣音亢进
可以听到宝宝肠道内咕噜咕噜的肠鸣音比正常情况频繁且响亮。在婴儿时期,家长可以将耳朵贴近宝宝腹部听到这种异常的肠鸣音,这是因为乳糖不耐受导致肠道内气体增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出现肠鸣音亢进。较大宝宝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但表现可能相对不太明显,需要仔细听诊才能发现。
二、喂养相关判断
1.母乳喂养情况
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当怀疑乳糖不耐受时,观察妈妈的饮食对宝宝的影响。如果妈妈摄入较多含乳糖的食物后,宝宝的症状加重,那么提示宝宝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因为母乳中的乳糖会通过妈妈的饮食摄入情况而有所变化,妈妈食用大量乳糖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等,会使母乳中乳糖含量升高,宝宝摄入后可能出现不耐受症状加重的情况。
2.配方奶喂养情况
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更换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后症状改善。如果宝宝在食用普通含乳糖配方奶后出现上述腹泻、腹胀等症状,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后,一般在1-2天内症状会有所缓解。这是因为无乳糖配方奶中不含有乳糖,宝宝摄入后肠道不会因为乳糖不耐受而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三、实验室检查判断
1.尿半乳糖测定
这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检查方法。通过检测宝宝尿液中的半乳糖含量来判断。正常情况下,宝宝摄入乳糖后会被消化为半乳糖并吸收,尿液中半乳糖含量较低。如果宝宝乳糖不耐受,摄入乳糖后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尿液中半乳糖含量会升高。这种检查方法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宝宝都适用,婴儿时期可以通过收集尿液进行检测,较大宝宝也可以留取尿液进行检测。
2.氢呼气试验
让宝宝口服一定量的乳糖溶液后,检测呼气中的氢含量。正常情况下,乳糖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呼气中氢含量无明显升高。如果宝宝乳糖不耐受,未被消化的乳糖到达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呼气中的氢含量会升高。这种检查对于年龄较大能够配合呼气收集的宝宝比较适用,婴儿时期可能需要特殊的装置来收集呼气,相对操作较复杂。
3.大便酸性测定
检测宝宝大便的酸碱度。乳糖不耐受时,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所以大便pH值降低,多呈酸性。通过检测大便pH值可以初步判断宝宝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筛查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宝宝乳糖不耐受的判断需要综合以上多方面因素进行。如果家长怀疑宝宝有乳糖不耐受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就医,由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避免自行盲目判断和处理,尤其是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更要谨慎对待,遵循科学的医疗判断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