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机制与胎盘缺血缺氧、炎症免疫过度激活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抽搐、血压升高及其他表现,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预防需定期产检和健康生活方式,处理包括控制抽搐、降压治疗和终止妊娠,对孕妇、胎儿及特殊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发病机制
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多种因素相关。胎盘缺血缺氧可能是重要的起始因素,胎盘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导致子宫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使得胎盘灌注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此外,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也在子痫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作用。例如,研究发现子痫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因子的异常升高,如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炎症因子参与了血管内皮的损伤和血压的调节紊乱过程。
二、临床表现
1.抽搐:典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抽搐,患者会失去意识,双眼上翻,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紧张,随后四肢强直,继而剧烈抽动,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数分钟不等。抽搐发作前往往有前驱症状,如头痛、视物模糊、上腹部不适等。
2.血压升高:患者血压会明显升高,收缩压可达到160mmHg以上,舒张压可超过110mmHg,且血压波动较大。
3.其他表现:还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昏迷、吸入性肺炎、窒息、胎盘早剥、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三、诊断
1.病史: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史,如妊娠前无高血压,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蛋白尿等情况。
2.临床表现:出现上述抽搐等典型表现。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肝酶升高、肾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例如,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等。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改变,因为血压升高和全身血管痉挛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小动脉痉挛、视网膜水肿、絮状渗出或出血等,通过眼底检查可以辅助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预防与处理
1.预防
定期产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进行早期干预。通过产检可以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健康生活方式:孕期保持合理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同时控制盐分的摄入;适当运动,如散步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2.处理
控制抽搐:一旦发生子痫,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抽搐。可使用硫酸镁等药物进行解痉治疗,硫酸镁是治疗子痫的首选药物,它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松弛骨骼肌,从而控制抽搐发作。
降压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但要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以免影响胎盘灌注。
终止妊娠:子痫控制后,应根据孕周、母胎情况等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如果孕周已接近足月或胎儿已成熟,应考虑及时终止妊娠;如果孕周较小,但病情严重危及孕妇生命,也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孕妇:子痫对孕妇的健康危害极大,可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如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在孕期应密切监测自身情况,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产检和治疗,一旦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前驱症状应及时就医。
2.胎儿:子痫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受限、早产甚至胎死宫内等。胎儿可能出现宫内窘迫的表现,如胎心异常等。在孕期要加强胎儿监测,如通过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3.特殊人群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子痫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高龄孕妇的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这类孕妇更应加强产前检查的频率,密切关注血压、尿蛋白等指标,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孕期管理。
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的孕妇: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的孕妇再次发生子痫的风险较高,这类孕妇在孕前应咨询医生,评估再次妊娠的风险,孕期要更加严格地进行血压监测、尿蛋白检测等,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