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出现风热感冒有外界环境、个体自身及特殊人群等多方面原因。外界环境方面,气候交替、室内外温差大会致风热之邪易侵入;个体自身有体质因素,阳盛、阴虚体质者易发病,还有生活方式因素,运动不足、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会降低免疫力;特殊人群中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等,易受风热之邪侵袭引发风热感冒。
气候交替与风热之邪侵袭:冬天虽整体寒冷,但存在气候交替的情况,比如乍暖还寒时,人体腠理(肌肤、毛孔等)相对处于疏松状态,风热之邪便容易乘虚而入。从中医理论角度,风热之邪属于六淫邪气中的一种,当外界环境中存在风热之邪且人体防御能力相对较弱时,就容易引发感冒。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冬季人体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可能因寒冷刺激等因素有所下降,此时若有携带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的空气流动,加上风热之邪可能促使机体处于一种容易受病原体侵袭的状态,从而增加了患风热感冒的几率。
室内外温差影响:冬季人们多在室内活动,室内通常有供暖设施,室内外温差较大。当人体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腠理会发生变化,突然的温度变化使得机体不能及时适应,容易导致卫气不固。卫气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防御外邪、调节腠理开合等作用,卫气不固时,风热之邪就更易侵入人体而引发感冒。例如,长时间在暖气房间里的人,突然到寒冷的室外,很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若此时感受的是风热之邪,就可能发展为风热感冒。
个体自身因素
体质因素
阳盛体质人群:本身阳气偏盛的人,在冬季如果饮食不注意,过多食用辛辣、温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会进一步助长体内阳气,使体内阳气更盛,当外界有风热之邪侵袭时,就更容易与体内偏盛的阳气相搏,从而引发风热感冒。比如一个平时就爱吃辣的人,在冬天依旧大量食用辛辣食物,就可能因体内热盛,在遇到风热之邪时很快出现发热、咽痛等风热感冒的症状。
阴虚体质人群:阴虚体质的人阴液相对不足,冬季气候干燥,人体阴液更容易受损,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亢,也容易在感受风热之邪后出现风热感冒的表现。例如阴虚体质者冬季可能会有口干、咽干等阴液不足的表现,此时若再感受风热之邪,就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干痛等风热感冒症状,因为阴虚之人更容易受外邪侵袭且易化热。
生活方式因素
运动不足: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运动量减少。运动不足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减弱,免疫力下降。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就更容易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而引发感冒。比如长期久坐不动、缺乏户外活动的人,在冬季患风热感冒的风险相对较高。
过度劳累:冬季人们可能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过度劳累,如加班熬夜、长时间连续工作等。过度劳累会耗伤人体正气,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风热之邪便容易侵入人体导致感冒。例如一些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群,在冬季工作劳累后,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状态,很容易患上风热感冒。
睡眠不足:冬季夜晚时间相对较长,但若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调节。睡眠不足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影响呼吸道黏膜的正常防御功能,从而增加了感染风热之邪引发感冒的可能性。比如经常熬夜的人,在冬季更容易出现风热感冒的症状,如头痛、发热、鼻塞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冬季儿童在户外活动时,若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温度增减衣物,容易出现腠理开合失常的情况。而且儿童活泼好动,室内外温差变化时更易受影响,再加上儿童可能存在饮食不节等情况,比如过多食用高热量、易上火的食物,也会增加体内热象,当遇到风热之邪时,更易引发风热感冒。例如幼儿在冬季穿着过多突然减少衣物后,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风热感冒表现,因为其自身调节能力差,卫气相对较弱。
老年人: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卫外功能减弱。冬季老年人的呼吸道黏膜萎缩、变薄,防御功能下降,同时其自身的免疫功能也降低。如果老年人在冬季不注意保暖或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上偏爱油腻、辛辣食物等,更容易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而患风热感冒。比如一些老年人体质偏虚,冬季又经常在室内待着且饮食不注意,就容易出现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乏力、咽痛等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