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胸腔积液是双侧胸腔内液体过多积聚,常见病因有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他原因等,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体征,诊断靠影像学和胸腔穿刺抽液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胸腔穿刺抽液及支持治疗。
一、常见病因
1.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尤其是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肺毛细血管压升高,液体渗出到胸腔。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男性和女性在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和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女性可能在某些诱因下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导致胸腔积液。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等,发生双侧胸腔积液的风险增加。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膜增厚、粘连、缩窄,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胸腔积液。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多见于有结核性心包炎等病史的人群。
2.感染性疾病
结核性胸膜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引起,是双侧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之一。青少年和中青年相对容易患结核性胸膜炎,有结核接触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结核杆菌感染后,会引起胸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液体渗出。
肺炎旁胸腔积液:肺炎引起的胸腔积液,多由细菌感染导致。各种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肺炎,但儿童和老年人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肺炎进而引发胸腔积液。例如儿童肺炎后,如果炎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蔓延至胸膜导致双侧胸腔积液。
3.恶性肿瘤
肺癌:肺癌转移至胸膜是引起双侧胸腔积液的常见恶性肿瘤原因。中老年人群是肺癌的高发人群,男性患肺癌的风险相对高于女性,但近年来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患肺癌并导致双侧胸腔积液的风险显著增加。肺癌细胞侵犯胸膜,刺激胸膜产生大量积液。
乳腺癌:乳腺癌转移至胸膜也可引起双侧胸腔积液,尤其在乳腺癌晚期。女性患者相对多见,有乳腺癌病史且出现转移情况时,需要警惕双侧胸腔积液的发生。
4.其他原因
低蛋白血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白蛋白降低,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肝硬化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或肝炎病史等,肾病综合征患者则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为主要表现。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容易从血管内渗出到胸腔,导致双侧胸腔积液。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胸膜炎症,引起胸腔积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积液量较多时,患者会感到气短、呼吸费力。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老年人可能活动后呼吸困难更为明显。
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多为隐痛或胀痛,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痛可能较为明显。
咳嗽:可伴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
2.体征
视诊:双侧胸廓可能对称或不对称,积液量较多时,胸廓饱满。
触诊:语颤减弱,因为胸腔积液会阻碍声音的传导。
叩诊:积液区呈浊音或实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发现胸腔积液,少量积液时表现为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时表现为弧形致密影。
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胸腔积液的量和部位,还可以帮助发现肺部或胸膜的病变,如肿瘤等。对于儿童患者,胸部CT检查需要谨慎考虑辐射剂量,但在必要时为了明确诊断也会进行。
2.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外观: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清亮;渗出液可呈草黄色、血性、脓性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胞计数、生化检查(如蛋白、葡萄糖、乳酸脱氢酶等)、病原学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判断胸腔积液是漏出液还是渗出液,以及病因。例如,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渗出液中淋巴细胞增多,癌性胸腔积液中可能找到癌细胞等。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心力衰竭引起,需要治疗心力衰竭,改善心脏功能。
如果是结核性胸膜炎,需要进行抗结核治疗。
如果是恶性肿瘤引起,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化疗、放疗等。
2.胸腔穿刺抽液
对于积液量较多,引起明显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抽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避免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胸腔穿刺操作要更加轻柔、准确,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
3.支持治疗
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需要补充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