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与肺结核在定义病因、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不同。肺结节是肺内直径≤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病因复杂;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影像学上肺结节有多种表现,肺结核多样。临床表现肺结节多无症状或非特异症状,肺结核有咳嗽咳痰等及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肺结节肿瘤标志物等有参考价值,肺结核痰菌检查等可确诊。诊断鉴别肺结节靠影像及活检等,肺结核综合多方面并与其他病鉴别。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人、孕妇的肺结节或肺结核各有特点,需不同处理。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经空气传播进入人体肺部,在适宜条件下定植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发病。
影像学表现
肺结节:在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上,结节的形态、大小、密度等有多种表现。实性结节密度均匀;部分实性结节内部有实性成分和磨玻璃样成分;磨玻璃结节呈云雾状密度增高影。结节的边缘可能光滑、毛糙、有分叶、有毛刺等,不同特征可能提示不同性质,如恶性结节常表现为边缘毛糙、有分叶、毛刺等,良性结节边缘多较光滑。
肺结核:影像学表现多样,不同类型肺结核有不同特点。原发型肺结核可见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组成的哑铃状阴影;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急性血行播散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继发型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多表现为肺尖或锁骨下区斑片状阴影)、空洞性肺结核(可见透亮区即空洞)、结核球(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内有钙化,周围有卫星灶)等。
临床表现
肺结节:多数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当结节较大或累及支气管等结构时,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气短等症状,症状无特异性,取决于结节的位置、大小及是否累及周围组织。
肺结核: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不同类型肺结核临床表现有差异,如粟粒型肺结核可出现高热等严重中毒症状。
实验室检查
肺结节:肿瘤标志物检查对鉴别肺结节性质有一定帮助,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但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恶性结节,良性病变也可能有轻度升高;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对肺结核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对于肺结节是否由结核引起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若T-SPOT.TB阳性,提示有结核感染可能,但不能确诊肺结节由结核导致,还需进一步排查。
肺结核:痰结核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重要方法,痰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即可确诊。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对儿童、青少年的肺结核诊断有参考意义,但阳性仅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强阳性提示可能有活动性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如T-SPOT.TB、QuantiFERON-TBGold)比PPD试验更具特异性,阳性结果提示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结节:主要依靠胸部影像学检查初步评估结节性质,然后根据结节特征决定进一步检查方法,如结节直径大于8毫米且怀疑恶性可能时,可考虑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检查等获取病理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以明确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等。
肺结核: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若有典型肺结核临床表现,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痰结核菌检查阳性可确诊。需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如肺炎(肺炎多有急性感染症状,抗感染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快,而肺结核抗感染治疗无效)、肺癌(肺癌结节多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表现,病理检查可鉴别)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肺结节时,需考虑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等感染)、先天性肺部发育异常等。儿童肺结核多为原发型肺结核,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详细询问接触史等,PPD试验在儿童中阳性意义需结合年龄等综合判断,儿童行有创检查时需充分评估风险,优先选择对儿童损伤小的检查方法。
老年人:老年人肺结节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同时老年人患肺结核时,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临床表现不典型,痰结核菌检查阳性率可能相对较低,诊断时需更全面考虑,结合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孕妇:肺结节的评估需权衡影像学检查辐射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低剂量胸部CT等。孕妇患肺结核时,抗结核药物的使用需非常谨慎,因为部分抗结核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在多学科(呼吸科、妇产科等)协作下,评估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结核药物组合,并密切监测胎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