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潴留是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正常排出的急症,病因有机械性和动力性梗阻,临床表现为下腹部胀痛、膀胱膨隆、排尿困难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治疗包括解除梗阻(导尿、解除病因)和对症支持治疗,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的一种急症。它是突然发生的膀胱胀满,尿液无法排出的状态,发病急骤,患者会有下腹部胀痛难忍、膀胱区明显膨隆等表现。
二、病因
1.机械性梗阻
前列腺疾病:老年男性中,前列腺增生是常见原因。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尿液排出受阻。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50岁以上男性约半数有前列腺增生相关组织学改变,而到80岁时,发生率可高达83%。
尿道病变:尿道结石、狭窄、肿瘤等病变可阻塞尿道,例如尿道结石可能是由于尿液中某些成分沉淀形成,阻塞尿道腔,使得尿液无法顺利通过。
膀胱颈部病变:膀胱颈部的肿瘤、纤维化等也会引起梗阻,影响尿液从膀胱排出。
2.动力性梗阻
神经源性因素:神经系统病变可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从而引起尿潴留。例如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损害神经系统,包括支配膀胱的神经,约有20%-5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相关问题,其中就包括尿潴留。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导致尿潴留,如抗胆碱能药物、α受体阻滞剂等。抗胆碱能药物会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而α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从而影响尿液排出。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下腹部胀痛:患者下腹部会感到明显的胀痛,并且随着膀胱内尿液的积聚,胀痛感会逐渐加重。
膀胱膨隆:通过触诊可以发现下腹部有膨隆的膀胱,按压时有明显的尿意。
排尿困难:患者有强烈的排尿欲望,但却无法排出尿液,或者只能排出少量尿液。
2.体征
腹部检查:下腹部可触及胀大的膀胱,有囊性感。
直肠指诊:对于男性患者,直肠指诊可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由前列腺疾病引起梗阻。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是否有排尿困难的既往史、是否有前列腺疾病相关病史、是否服用过可能导致尿潴留的药物等。
2.体格检查
腹部检查:观察下腹部外形,触诊了解膀胱膨隆情况。
直肠指诊:男性患者重点进行直肠指诊,评估前列腺情况。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膀胱内尿液的量以及是否存在前列腺增生、尿道结石等病变,超声检查对急性尿潴留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直观看到膀胱的形态和内部情况,一般在临床上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等伴随情况。
五、治疗原则
1.解除梗阻
导尿:是解除急性尿潴留最迅速有效的方法。通过导尿管将膀胱内的尿液引出。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立即进行导尿操作。但在导尿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解除梗阻病因治疗:如果是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在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进一步的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如果是尿道结石引起的梗阻,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采取相应的取石措施,如体外冲击波碎石、经尿道取石等。
2.对症支持治疗
控制感染:如果患者伴有泌尿系统感染,需要根据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尿潴留可能导致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紊乱,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补液等治疗,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急性尿潴留时,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导尿操作要格外谨慎,防止导尿过程中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对于因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的老年患者,在考虑进一步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心、肺、肝、肾功能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
2.儿童患者:儿童急性尿潴留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多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有关。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特别谨慎,导尿操作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避免对儿童尿道造成损伤。同时,要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先天性畸形等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女性患者:女性急性尿潴留可能与尿道狭窄、膀胱颈部病变等有关,也可能与妊娠等特殊情况有关。妊娠晚期的女性出现尿潴留时,要考虑到妊娠子宫对膀胱的压迫等因素。在治疗时要兼顾妊娠的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导尿等操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早产等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