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3较严重需立即就医评估,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安排相关检查等;要补充血容量,成年人和儿童补充方式不同;针对病因治疗,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肿瘤导致的胃出血治疗方法各异;需加强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监测和饮食护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凝血功能障碍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立即就医评估
胃出血3通常属于较为严重的情况,患者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是否有酗酒史、是否有胃溃疡、肝硬化等基础病史来初步判断病情。同时会进行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评估患者的休克指数等情况。还会安排相关检查,如血常规,了解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失血程度;凝血功能检查,排查凝血异常导致出血的可能;胃镜检查,这是诊断胃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观察胃内出血病灶的部位、形态等。
二、补充血容量
1.对于成年人:如果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会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等)和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白蛋白等)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然后根据情况补充胶体液。例如,当血红蛋白低于70-80g/L时,可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来纠正贫血,改善组织氧供。
2.对于儿童:儿童胃出血时补充血容量需更加谨慎,要根据体重计算补液量。晶体液的补充速度要适当控制,避免过快导致肺水肿等并发症。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也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同时密切监测儿童的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来调整补液方案。如果是婴幼儿胃出血,可能需要通过中心静脉通路来更精确地控制补液速度和量。
三、针对病因治疗
1.溃疡导致的胃出血:如果是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出血,会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从而促进止血。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还会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和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
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会采取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措施,如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曲张静脉的压力。还可能会进行内镜下治疗,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对于一些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介入治疗。
3.肿瘤导致的胃出血:如果是胃肿瘤引起的出血,可能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例如,早期胃癌可能通过手术切除病灶来止血和治疗疾病,而晚期肿瘤可能需要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加强监护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记录一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对于儿童患者,除了上述监测外,还需要密切观察囟门情况,因为儿童颅内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血导致的循环不稳定可能会更早影响神经系统。
2.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果呕吐物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血块,粪便为柏油样黑便且量较多,提示出血仍在继续。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呕血、便血的情况,以及是否有因出血导致的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等。
3.饮食护理:在出血活动期需要禁食,避免食物刺激加重出血。出血停止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等,避免食用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在恢复饮食时更要注意食物的温度和质地,防止再次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出血。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胃出血时,由于其各脏器功能减退,对失血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补液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和量,防止诱发心功能不全等。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人胃出血时,要权衡继续抗凝治疗与止血的风险。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胃出血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在选择检查和治疗措施时要谨慎,例如胃镜检查在妊娠中晚期可以在充分准备下进行,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药物的使用要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中,部分质子泵抑制剂在妊娠期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但仍需要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使用。
3.有凝血功能障碍人群:如血友病患者出现胃出血,除了常规的止血措施外,需要补充凝血因子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出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同时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