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肺结节可通过影像学特征(结节形态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等)、结合临床症状(感染相关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及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看白细胞等及CRP,病原学查痰液、血液)及动态观察与随访来判断,抗炎治疗后短期有变化,长期需随访观察结节动态。
一、炎症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1.结节形态
炎症肺结节在影像学上通常边界相对模糊,与周围肺组织的界限不如良性或恶性肿瘤结节那样清晰锐利。这是因为炎症是一种机体的免疫反应性过程,病变累及范围相对较广且没有明显的包膜限制,在胸部CT等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边缘模糊的阴影。例如,在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肺结节中,由于炎症细胞的浸润是弥漫性的,导致结节边缘的影像学表现不锐利。
部分炎症肺结节可能呈现出片状或云絮状的形态,而不是规则的圆形或类圆形。这是因为炎症病变不是局限于一个小的圆形区域,而是呈片状分布,累及肺组织的多个小叶等结构。
2.结节密度
炎症肺结节的密度相对不均匀,可能存在磨玻璃样密度与实性密度混杂的情况。在胸部CT上,可见结节内既有密度较低的磨玻璃成分,又有密度较高的实性成分。这是由于炎症过程中,既有肺泡内炎性渗出物的积聚,又有部分肺组织的实变等多种病理改变共同存在。例如,在细菌性肺炎引起的炎症肺结节中,可能会出现这种密度不均匀的表现。
二、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1.感染相关症状
发热:炎症肺结节往往伴有发热症状,多为中等度热或低热,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高热。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肺结节,发热可能较为明显,体温可在38℃-39℃甚至更高;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肺结节,发热程度相对可能稍低,但也有部分患者体温较高。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相关炎症肺结节,患者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寒战等症状。
咳嗽、咳痰:咳嗽是炎症肺结节常见的症状之一,咳嗽的程度和性质因炎症的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是细菌性炎症,咳嗽可能伴有较多的脓性痰;如果是病毒性炎症,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例如,病毒性肺炎引起的炎症肺结节,患者初期多为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有少量痰液产生;而细菌性肺炎引起的炎症肺结节,患者咳嗽时可咳出黄色或黄绿色脓痰。
胸痛:当炎症累及胸膜时,患者可能出现胸痛症状,胸痛可随呼吸或咳嗽而加重。例如,肺炎累及胸膜引起的炎症肺结节,患者在深呼吸或咳嗽时会感到胸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
2.其他全身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和免疫激活,消耗机体能量,导致患者感到乏力,同时影响胃肠道功能,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还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炎症反应对其全身状态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如果是细菌性炎症引起的肺结节,血常规检查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例如,白细胞计数可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大于70%。这是因为细菌感染时,机体的中性粒细胞会被募集到感染部位,发挥吞噬杀菌作用,从而导致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而如果是病毒性炎症引起的肺结节,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能升高。例如,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4-10×10/L),淋巴细胞百分比可超过40%。
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反应时,CRP会迅速升高。对于炎症肺结节患者,CRP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一般可超过10mg/L。而且,CRP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炎症的活动程度,当炎症得到控制时,CRP水平会逐渐下降。例如,在细菌性肺炎导致的炎症肺结节患者中,CRP可升高至数十mg/L甚至更高,随着抗感染治疗有效,CRP水平会逐步降低至正常范围。
2.病原学检查
痰液检查:如果患者有咳痰症状,进行痰液涂片和培养检查有助于明确炎症的病原体。例如,痰涂片革兰染色可以初步判断是革兰阳性菌还是革兰阴性菌感染;痰培养可以明确具体的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如果是病毒性炎症,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等方法来明确病毒类型。例如,对于怀疑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肺结节,可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血液病原学检查:血液中的病原学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和病原体核酸检测等。例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肺结节,可通过血清学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来辅助诊断,若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则具有诊断意义;对于一些病毒感染,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相关炎症肺结节,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来明确诊断。
四、动态观察与随访
1.短期随访变化
在给予抗炎治疗后,炎症肺结节通常会在短期内有变化。例如,经过1-2周的抗感染治疗后,再次进行胸部CT检查,炎症肺结节可能会出现缩小、密度减低或形态改变等情况。如果是炎症引起的结节,在有效抗炎治疗后,炎性渗出会逐渐吸收,结节的大小和影像学表现会朝着好转的方向发展。而如果是恶性结节,一般不会因为抗炎治疗而有明显的缩小等改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机体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在有效治疗后炎症结节的变化可能会更为明显,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
2.长期随访注意事项
对于炎症肺结节患者,即使经过治疗后结节有所好转,也需要进行长期随访。一般建议在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不同时间点进行胸部CT复查,观察结节的动态变化情况。如果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结节始终没有明显变化,或者出现逐渐增大、形态改变等情况,则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为其他性质的结节,如恶性结节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由于其机体免疫力等因素的影响,更需要密切随访,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炎症的转归以及结节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