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的发生与多种病因相关,肝硬化约70%可引发肝性脑病,其因肝脏功能受损致氨等毒性物质代谢清除受阻;门体分流手术因建立异常通道使毒性物质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引发;重症肝炎大量肝细胞坏死致毒性物质蓄积干扰大脑;爆发性肝衰竭肝脏迅速丧失功能致毒性物质积聚脑内;其他少见病因如原发性肝癌晚期、严重胆道感染等也可引发,不同病因在相关机制、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肝硬化
1.相关机制:肝硬化是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约70%的肝性脑病由肝硬化引起。肝硬化时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肝脏对氨等毒性物质的代谢清除能力大幅下降。正常情况下,肝脏将肠道吸收的氨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但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广泛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正常肝组织减少,使这一代谢过程受阻。例如,肝硬化患者门体分流形成,肠道的有毒物质可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进入脑部,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功能等。
2.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有所不同,一般中年以上人群因各种原因导致肝硬化的概率相对较高,但儿童肝硬化也可能出现肝性脑病,儿童肝硬化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相关,如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代谢病引起的肝硬化,儿童患者同样存在肝脏代谢解毒功能异常,易引发肝性脑病。
3.性别与生活方式:性别对肝硬化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但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发生酒精性肝硬化进而引发肝性脑病的风险较高,女性在同样饮酒量下可能对酒精性肝损伤更敏感;而长期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肝脏负担,促进肝硬化进展,增加肝性脑病发生几率。
4.病史因素:有长期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病史,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病史等的患者,若病情控制不佳发展为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显著增加。
二、门体分流手术
1.相关机制:门体分流手术是为了降低门静脉压力而建立门体静脉之间的异常通道,使门静脉系统的血液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肠道产生的毒性物质未经肝脏充分代谢就进入体循环,进而影响脑部功能。例如,门-腔静脉分流术后,氨等物质更易进入脑部,干扰脑的正常代谢和神经传导,从而引发肝性脑病。
2.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接受门体分流手术的患者都有发生肝性脑病的可能,但儿童患者由于肝脏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术后肝脏对毒性物质的代谢能力更弱,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可能相对更高。
3.性别与生活方式:性别对此类手术相关肝性脑病发生风险无明显影响,而术后患者若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继续饮酒、不注意饮食等,会加重肝脏负担,增加肝性脑病发生风险。
4.病史因素:有基础肝脏疾病史的患者,如本身就存在肝硬化等肝脏病变的患者接受门体分流手术,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较基础肝脏情况良好者更高。
三、重症肝炎
1.相关机制:重症肝炎时,大量肝细胞坏死,肝脏的解毒、代谢等功能严重衰竭。肝脏无法正常处理体内产生的毒性物质,如氨、硫醇等,这些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并进入脑部,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神经递质平衡等。例如,重症肝炎患者血氨水平显著升高,氨可干扰脑的三羧酸循环,使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发肝性脑病。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重症肝炎,但儿童重症肝炎相对较少见,一旦发生,由于儿童肝脏代偿能力差,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更高;成年重症肝炎患者也因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易出现肝性脑病。
3.性别与生活方式:性别对重症肝炎相关肝性脑病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而有长期酗酒、滥用药物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重症肝炎进而引发肝性脑病的风险较高。
4.病史因素:有肝炎病毒感染史、自身免疫性肝病病史等的患者,发生重症肝炎的几率更高,进而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四、爆发性肝衰竭
1.相关机制:爆发性肝衰竭时,肝脏在短时间内大量肝细胞坏死,迅速丧失正常功能,对毒性物质的代谢清除能力几乎完全丧失。体内的毒性物质如氨、假性神经递质等迅速在体内积聚,并进入脑部,对大脑产生严重的毒性作用,导致脑功能紊乱,引发肝性脑病。例如,爆发性肝衰竭患者体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取代正常的神经递质,干扰神经传导,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爆发性肝衰竭,但儿童爆发性肝衰竭可能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有关,儿童患者肝脏对损伤的耐受能力更弱,发生肝性脑病的风险高;成年爆发性肝衰竭患者也因肝脏功能急剧恶化,易出现肝性脑病。
3.性别与生活方式:性别对爆发性肝衰竭相关肝性脑病发生风险无明显影响,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使用肝毒性药物等的人群发生爆发性肝衰竭进而引发肝性脑病的风险较高。
4.病史因素:有基础肝脏疾病、药物中毒史等的患者,发生爆发性肝衰竭的风险增加,从而增加了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
五、其他少见病因
1.相关机制:如原发性肝癌晚期,肝脏组织广泛破坏,肝功能严重受损,也可导致肝性脑病。另外,严重胆道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进而引发肝性脑病,但相对上述常见病因来说较为少见。例如,原发性肝癌晚期,肿瘤组织压迫或破坏肝细胞,使肝脏代谢解毒功能障碍,毒性物质在体内蓄积并影响脑部。
2.年龄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这些少见病因相关的肝性脑病情况不同,原发性肝癌在中年以上人群相对多见,儿童少见,但儿童原发性肝癌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严重胆道感染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由于胆道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发生严重胆道感染的风险和后续引发肝性脑病的风险可能有其特点。
3.性别与生活方式:性别对这些少见病因相关肝性脑病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等可能增加原发性肝癌发生风险,从而间接增加肝性脑病风险,而严重胆道感染多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相对不直接,但不注意卫生等可能增加胆道感染风险。
4.病史因素:有胆道疾病史、肿瘤家族史等的患者,发生这些少见病因相关肝性脑病的风险增加。例如,有胆道结石病史的患者发生严重胆道感染进而引发肝性脑病的风险较高;有原发性肝癌家族史的人群发生原发性肝癌晚期进而引发肝性脑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