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常见病因是药物刺激、酒精摄入、饮食不当、应激因素、化学物质损伤等。
1、药物刺激
长期或过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糖皮质激素及某些抗生素,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抑制胃黏膜修复功能,导致急性炎症。此外,部分中药或保健品若含刺激性成分,也可能引发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2、酒精摄入
酒精(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可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使胃酸直接侵蚀胃壁细胞。短时间内大量饮酒或长期酗酒,易引发急性胃黏膜病变,表现为剧烈上腹痛、呕吐,严重时可伴消化道出血。
3、饮食不当
食用过烫、过冷、辛辣、油腻或腌制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暴饮暴食导致胃过度扩张,或进食不洁食物引发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幽门螺杆菌),均可诱发急性胃炎。此外,空腹大量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也会加重胃黏膜损伤。
4、应激因素
严重创伤、大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精神过度紧张或长期焦虑等应激状态,会引发胃黏膜微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进而出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此类情况多见于危重症患者或长期压力人群。
5、化学物质损伤
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或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铅、汞),可直接灼伤胃黏膜,造成急性化学性胃炎。患者常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呕吐物可能带血或呈咖啡渣样,需紧急处理以避免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需要注意,若出现持续上腹痛、呕吐、黑便或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胃镜、血常规或幽门螺杆菌检测明确病因,治疗以去除诱因、保护胃黏膜及对症支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