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肺综合征分为脾虚湿困型、肝郁气滞型、肝肾阴虚型等类型,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1.脾虚湿困型
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山药、莲子肉助健脾益气且能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祛湿;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以益肺气。该方通过多味药物协同作用,发挥健脾祛湿的功效,从中医整体调理角度改善肝肺综合征中脾虚湿困的状态,相关研究表明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进而对肝肺综合征的病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2.肝郁气滞型
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为臣药;枳壳、芍药、甘草理气活血止痛。柴胡疏肝散通过疏肝理气,使肝气条达,气血通畅,从而改善肝肺综合征中因肝郁气滞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等情况。
3.肝肾阴虚型
肝肾阴虚型可选用一贯煎加减,方中重用生地为君,滋养肝肾,涵养肝木;枸杞补养肝肾;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之阴,意在佐金平木,扶土制木;当归养血柔肝,川楝子疏肝泄热。一贯煎通过滋补肝肾之阴,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改善肝肺综合征中肝肾阴虚的病理状态。研究显示其能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肝肾阴虚型肝肺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于肝肺综合征,可选取太冲、肝俞、脾俞、肺俞等穴位。太冲为肝经原穴,能疏肝理气;肝俞、脾俞分别为肝、脾之背俞穴,可调理肝脾功能;肺俞为肺之背俞穴,能调理肺气。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起到调节脏腑气血的作用。在治疗中要兼顾情志调节,配合心理疏导等辅助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