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睫是睫毛向眼球方向生长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临床表现有眼部刺激症状及结膜和角膜损伤等,可通过眼部检查诊断,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治疗,婴幼儿和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倒睫的分类及原因
先天性倒睫:多见于婴幼儿,可能与眼睑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等因素有关。例如,有些婴儿由于眼睑内侧的皮肤过多,向内牵拉睫毛,导致睫毛接触眼球。
后天性倒睫
炎症性:沙眼是常见的引起倒睫的炎症原因,沙眼衣原体感染导致睑结膜瘢痕收缩,进而牵拉睫毛倒向眼球。此外,结膜烧伤、白喉性结膜炎等也可因结膜瘢痕形成而引发倒睫。
退行性:老年人由于眼睑皮肤松弛,眼轮匝肌功能减弱,容易出现睑内翻,从而导致倒睫。
其他:眼部外伤、眼睑肿物等也可能破坏眼睑的正常结构,引起倒睫。
二、倒睫的临床表现
眼部刺激症状:患者常出现眼痛、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因为睫毛刺激眼球,会引起眼部的不适反应,流泪是身体试图通过泪水冲刷来缓解刺激的一种表现。
结膜和角膜损伤:长期的倒睫摩擦眼球,可导致结膜充血、角膜上皮损伤、混浊等。如果角膜长期受到摩擦,可能会影响视力,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例如,角膜上皮损伤后,患者会感觉眼部疼痛加剧,且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
三、倒睫的诊断方法
眼部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发现睫毛是否触及眼球。还可以使用裂隙灯等仪器进一步检查角膜和结膜的损伤程度,明确倒睫对眼部组织的影响情况。例如,通过裂隙灯可以清晰地看到角膜上皮是否有缺损、混浊等改变。
四、倒睫的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少量散在的倒睫,婴幼儿如果倒睫数量少且刺激症状不严重,可以先观察,随着年龄增长可能自行改善。对于因炎症引起的轻度倒睫,控制炎症后倒睫情况可能有所缓解。
手术治疗:如果倒睫数量较多或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治疗。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婴幼儿患者手术需考虑其眼部发育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老年人手术则主要针对眼睑内翻等情况进行矫正。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其眼部发育尚未完全,家长要密切观察婴幼儿眼部情况,若发现有倒睫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眼部不适,家长需留意其是否频繁揉眼、流泪等异常表现,一旦发现异常要尽早诊断和处理,避免对婴幼儿角膜等眼部组织造成长期损伤。
老年人:老年人进行倒睫相关治疗时,要考虑其身体整体状况,如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术后要注意眼部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恢复能力可能不如年轻人,所以更要注重术后的护理和观察,确保眼部恢复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