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评估患者、准备器械并进行体位准备;手术包括建立气腹与切口穿刺、探查病灶、分离组织、切除结节、处理创面和关闭切口;术后要进行呼吸管理、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切口护理、监测与康复,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女性有不同注意要点。
器械准备:准备好胸腔镜手术所需的各种器械,如胸腔镜镜头、操作器械等,确保器械性能良好。
体位准备:患者一般取侧卧位,患侧向上,使手术侧肺部充分暴露,便于手术操作。
手术步骤
1.建立气腹与切口穿刺:在胸壁做1-3个1-2cm左右的小切口,通过其中一个切口插入胸腔镜,向胸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胸,使胸腔膨胀,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
2.探查病灶:通过胸腔镜观察肺部结节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情况,明确手术范围。
3.分离组织:使用胸腔镜配套的器械,分离结节周围的粘连组织,暴露结节所在的肺组织。对于一些与血管、支气管关系密切的结节,要特别小心分离,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4.切除结节: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如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或肺叶切除等。如果是肺楔形切除,用器械钳夹肺组织后进行切除;若是肺段或肺叶切除,则需要更精细地分离肺段或肺叶的支气管、血管等结构后再进行切除。
5.处理创面:切除结节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可使用电凝、缝合等方法。对于创面较大的情况,还可能需要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引流胸腔内的积气、积液等。
6.关闭切口:手术结束后,取出胸腔镜及相关器械,关闭各切口,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
术后注意事项
呼吸管理: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以促进肺复张,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和体弱患者,可能需要辅助呼吸治疗,如使用呼吸训练器等。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要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一般术后引流液会逐渐减少,颜色由血性转为淡红色至清亮。如果引流液量较多或出现异常颜色变化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换药。
监测与康复: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促进身体康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继续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定期复查。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缓慢,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以促进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胸腔镜肺结节手术相对较少见,若进行手术,要更加注重术后的呼吸功能保护和营养支持,同时要密切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为儿童的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恢复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挑战。女性患者在术后要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部分患者可能因手术对身体外观的影响等出现焦虑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