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鸣音是肠蠕动时气体液体流动产生的声音,正常每分钟4-5次,其亢进常见于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腹泻、消化道大出血恢复期、服用某些药物等情况,常伴随腹痛、呕吐等症状,相关检查有腹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不同年龄人群在病因、表现及检查等方面有差异。
一、定义与正常肠鸣音情况
肠鸣音是指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而产生的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正常情况下,肠鸣音每分钟约4-5次,有一定的节律和频率。
二、肠鸣音亢进的常见原因
(一)胃肠道出血
当胃肠道出血时,血液刺激肠道,会导致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出现肠鸣音亢进。例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时,患者除了有呕血、黑便等表现外,往往伴随肠鸣音活跃甚至亢进。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儿童若发生胃肠道出血,可能因自身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肠鸣音亢进表现可能更为明显,而老年人胃肠道出血时,需考虑多种基础疾病影响,如动脉硬化等可能影响肠道血供,进而引发肠鸣音亢进。
(二)机械性肠梗阻
这是引起肠鸣音亢进较常见的原因。由于肠道被阻塞,肠内容物通过障碍,梗阻部位以上的肠道强烈蠕动,以试图将肠内容物推送过去,从而出现肠鸣音亢进,且音调高亢,有时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不同年龄人群机械性肠梗阻原因不同,儿童可能因肠套叠等原因,而成人可能因肠道肿瘤、肠粘连等导致。比如儿童肠套叠,多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典型表现除了阵发性哭闹、血便外,肠鸣音早期亢进,后期可能减弱。
(三)腹泻
急性腹泻时,肠道受到炎症等刺激,蠕动加快,导致肠鸣音亢进。例如感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等感染肠道后,肠道黏膜炎症反应引起蠕动增强。在生活方式方面,若短时间内进食大量生冷、不洁食物,容易引发急性腹泻及肠鸣音亢进。对于不同性别,在腹泻导致肠鸣音亢进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年龄人群反应不同,儿童腹泻时需特别注意补液,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而老年人腹泻时要警惕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四)消化道大出血恢复期
在消化道大出血经过治疗后进入恢复期时,肠道功能开始恢复,也可能出现肠鸣音亢进的情况。此时肠道处于修复和调整阶段,蠕动相对活跃。
(五)服用某些药物
某些药物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肠鸣音亢进。比如泻药,其作用就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在正常使用泻药时可能出现肠鸣音亢进,但如果是不合理使用泻药则可能对肠道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不同人群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使用相关药物时更需谨慎评估。
三、肠鸣音亢进的伴随症状及相关检查
(一)伴随症状
1.腹痛:肠鸣音亢进常伴随不同性质的腹痛,机械性肠梗阻时多为阵发性剧烈腹痛;胃肠道出血时可能伴有腹部隐痛或胀痛等。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性质,更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敏锐,腹痛表现可能较隐匿。
2.呕吐:如机械性肠梗阻时,患者多有呕吐症状,呕吐物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为粪样物;腹泻引起的肠鸣音亢进可能伴随呕吐,多为胃内容物。
(二)相关检查
1.腹部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听诊等了解腹部情况,肠鸣音听诊是重要部分,可初步判断肠鸣音是否亢进及大致情况。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等。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大便常规可查看有无出血、感染等异常。例如胃肠道出血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常规可能提示血红蛋白下降等。
3.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CT等。腹部X线对于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发现肠管扩张、气液平面等;CT检查对于肠道肿瘤、肠套叠等的诊断更具优势,能更清晰地显示肠道病变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检查方法,并且要由专业医护人员妥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