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形成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生活方式相关和疾病相关。生理因素有血管因素(眼部皮肤薄、血液循环不畅等)和色素因素(遗传、日晒致色素沉积);生活方式相关的有睡眠因素(睡眠不足、质量差、姿势不当)和用眼过度(致眼部疲劳、血液循环减慢);疾病相关的有眼部疾病(眼睑皮肤疾病、眼部静脉血流回流障碍)和全身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肝病、肾病等致眼部相关问题出现黑眼圈)。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黑眼圈
(一)血管因素
眼部皮肤很薄,皮下组织较少,当血管中的血液颜色透过皮肤显现出来时,就可能形成黑眼圈。例如,年轻人可能因眼部皮肤较薄,静脉血管颜色容易透出,尤其是在熬夜、过度用眼等情况下,眼部血液循环不畅,静脉血淤积,会使黑眼圈更明显。从解剖学角度看,眼部的静脉回流系统相对特殊,当局部血液流动缓慢时,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可能受此影响,年轻人可能因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导致血管因素相关黑眼圈,而中老年人也可能因血管弹性变化等出现类似情况,但机制略有不同。
(二)色素因素
1.遗传:有些人天生眼部皮肤中的色素细胞就相对活跃,更容易产生色素沉积。比如家族中有遗传因素导致黑眼圈的情况,那么后代出现黑眼圈的概率可能会增加。从基因角度来看,相关基因可能影响黑色素的合成、运输等过程,使得眼部皮肤更容易积累色素,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受此影响的程度不同,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的眼部护理来预防或减轻色素性黑眼圈。
2.日晒:长期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会刺激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眼部皮肤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做好防晒措施,长时间日晒后,眼部皮肤色素沉着增加,就会形成黑眼圈。无论是年轻人经常户外活动,还是中老年人长期处于日晒环境中,都可能因日晒导致色素性黑眼圈,女性可能因为更注重面部美观,对眼部防晒关注度相对较低,更容易受日晒影响产生黑眼圈。
二、生活方式相关的黑眼圈
(一)睡眠因素
1.睡眠不足或质量差:熬夜、失眠等会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当睡眠不足时,眼部周围的血管持续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血液瘀滞在眼部,就容易形成黑眼圈。青少年如果学习压力大经常熬夜,成年人因工作等原因熬夜,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儿童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异常出现黑眼圈;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也可能因眼部血液循环等问题出现黑眼圈。
2.睡眠姿势不当:长期趴着睡觉等不良睡眠姿势会压迫眼部血管,影响血液循环。例如,有些人习惯趴着睡,这样会使眼部受到压迫,阻碍血液正常回流,久而久之可能导致黑眼圈的形成。不同年龄的人都可能有不良睡眠姿势,儿童可能因睡觉不老实改变姿势,成年人可能因习惯问题,老年人可能因睡眠时身体机能变化等导致睡眠姿势不当,进而引发黑眼圈。
(二)用眼过度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阅读等过度用眼行为会使眼部疲劳。眼部疲劳会导致眼周肌肉紧张,影响眼部血液循环。比如,现代人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或娱乐,眼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血液循环减慢,就容易出现黑眼圈。年轻人由于工作或娱乐经常过度用眼,是用眼过度导致黑眼圈的主要人群,但中老年人如果长时间用眼,如阅读等,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如果过早接触电子设备等过度用眼,也会对眼部血液循环产生不良影响。
三、疾病相关的黑眼圈
(一)眼部疾病
1.眼睑皮肤疾病:如眼睑皮炎等,可能会导致眼部皮肤色素改变或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黑眼圈。例如,患有眼睑皮炎的患者,眼部皮肤可能出现炎症反应,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血液循环,从而形成黑眼圈。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眼睑皮肤疾病,儿童可能因接触过敏原等引发眼睑皮炎,成年人和老年人也可能因各种原因患上此类疾病导致黑眼圈。
2.眼部静脉血流回流障碍:某些眼部静脉病变可能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引起眼部淤血,出现黑眼圈。比如眼部静脉血栓等疾病,会影响眼部的血液正常回流,使血液在眼部淤积,导致黑眼圈的出现。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层都有可能发生,但相对较为少见,需要通过专业的眼部检查来确诊。
(二)全身性疾病
1.过敏性鼻炎:患有过敏性鼻炎时,鼻腔黏膜肿胀,会影响眼部静脉回流。因为眼部静脉与鼻腔静脉有一定的交通关系,鼻腔黏膜肿胀会压迫眼部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出现黑眼圈。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患过敏性鼻炎,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发病,患病时眼部可能出现黑眼圈等表现。
2.肝病: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出现黑眼圈。例如,肝硬化等肝病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影响激素代谢等,进而可能引起眼部色素沉着和血液循环变化,出现黑眼圈。中老年人患肝病的概率相对较高,肝病患者如果出现黑眼圈,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病情变化的一个信号。
3.肾病:肾病患者也可能有黑眼圈表现。肾脏功能异常会影响体内的代谢产物排泄等,导致体内毒素堆积,可能影响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皮肤代谢,从而出现黑眼圈。各个年龄层都可能患肾病,肾病患者出现黑眼圈时,需要综合评估肾脏功能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