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有典型口腔黏膜白色斑膜表现,家庭护理要口腔清洁、乳头奶瓶消毒,出现拒食、呼吸困难等要就医,可局部用制霉菌素,护理操作要轻柔,注意观察婴儿情况及保持环境清洁。
一、婴儿鹅口疮的识别
婴儿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典型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斑膜,形似鹅口,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通常不伴有全身症状,但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婴儿吃奶。
二、家庭护理措施
口腔清洁:可以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2-3次,喂奶前后都应进行清洁,这样能改变口腔的酸碱环境,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比如在喂奶后,用消毒棉签蘸取2%碳酸氢钠溶液,轻轻擦拭婴儿口腔黏膜。
乳头清洁: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妈妈要注意乳头的清洁,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清洗乳头;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奶瓶、奶嘴需用开水煮沸消毒至少10分钟。
三、就医指征
如果婴儿出现拒食、烦躁不安,或者白色斑膜蔓延到咽喉、气管等部位,导致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因为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婴儿的呼吸和进食,需要及时处理。
四、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制霉菌素:可以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抑制白色念珠菌。但使用时需遵循医生指导,对于婴儿来说,要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剂量等相关问题,因为婴儿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婴儿)
婴儿皮肤黏膜娇嫩,在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操作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因为婴儿免疫力相对较低,鹅口疮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加重病情。并且,要注意保持婴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白色念珠菌的滋生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