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不能治愈主要与病毒的嗜神经性以及发病后的病理进程难以阻断相关。狂犬病病毒嗜神经性,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并大量复制致脑组织严重病理性损害,且神经细胞受损难修复;发病后病理进程持续且难阻断,无特效药物阻止病毒对神经系统的进行性破坏,现有治疗无法根本清除病毒和修复受损神经系统,发病期病情发展迅速,无有效治愈方法。
病毒的嗜神经性
狂犬病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它会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沿着周围神经迅速向中枢神经系统侵入,一旦病毒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并大量复制,就会对脑组织等造成严重的病理性损害。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受损后很难再生修复到正常功能状态。例如,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狂犬病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量繁殖,会导致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而现有的医疗手段难以逆转这些已经发生的神经细胞的严重损伤。
发病后的病理进程难以阻断
当狂犬病发病后,疾病会迅速进展。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症状,如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在这个过程中,病毒在体内的扩散以及对神经系统的破坏是一个持续且难以阻断的过程。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能够完全阻止狂犬病病毒在体内对神经系统的这种进行性破坏。虽然有一些支持对症治疗的手段,如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但这些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清除体内的狂犬病病毒并修复已经受损的神经系统。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来说,发病后的病理进程都是相似的,而且一旦进入发病期,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很难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逆转已经发生的神经损伤。对于有特定生活方式或病史的患者,比如有被动物咬伤等接触史但未及时规范处理的患者,发病后同样面临着病毒对神经系统不可逆转损伤的问题,目前没有针对发病期狂犬病的有效治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