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于子痫前期基础上,机制未完全明了,与多种因素相关,有抽搐发作等临床表现,高危人群及相关因素明确,危害大,需通过加强孕期监测等预防,发生后需采取一系列处理措施,包括控制抽搐、降压等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子痫的发生机制
目前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与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相关。孕妇全身小血管痉挛是子痫发生的病理基础,这会导致各个脏器灌注不足,当累及神经系统时就可能引发抽搐等子痫表现。
子痫的临床表现
抽搐发作:多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伴有意识丧失,持续时间可从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后可逐渐清醒。
其他表现:可能伴随血压进一步升高、蛋白尿加重等子痫前期的表现,还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子痫的高危人群及相关因素
高危人群: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慢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以及多胎妊娠、年轻初产妇或高龄初产妇等。
相关因素:孕期体重增长过快、营养缺乏(如缺乏蛋白质、维生素D等)、家族中有子痫前期-子痫病史等都可能增加子痫发生的风险。
子痫的危害
对子痫孕妇来说,可能导致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严重时可发生脑出血、肾衰竭、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对于胎儿而言,可能因胎盘功能受损出现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情况。
子痫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预防: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测,包括定期测量血压、监测尿蛋白、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等。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摄入,适当限制盐的摄入。适度运动但避免过度劳累等。
处理:一旦发生子痫,需立即将孕妇置于安静环境,避免声光刺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同时迅速控制抽搐,常用药物如硫酸镁等,同时积极进行降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根据孕周和母胎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等后续处理措施。对于胎儿已成熟的情况,多考虑及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