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降低门静脉压力)、内镜治疗(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治疗止血及预防再出血但需注意并发症)、手术治疗(非选择性和选择性门体分流术,前者肝性脑病发生率高,后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但操作复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适用于药物、内镜及外科手术无效者,有禁忌证患者不适合)。
一、药物治疗
血管加压素及其类似物: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如特利加压素,有研究显示其能有效降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风险。
二、内镜治疗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利用橡皮圈套扎食管曲张静脉,使其缺血坏死、脱落,达到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目的。一般适用于有食管静脉曲张但未出血或首次出血后的预防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只要能耐受内镜操作均可考虑,但需注意术后可能出现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IS):将硬化剂直接注射到曲张静脉内,使血管闭塞、黏膜下组织纤维化,从而达到止血和消除曲张静脉的目的。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操作时需精准,避免并发症。
三、手术治疗
门体分流术
非选择性门体分流术:如门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分流术等,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但肝性脑病发生率相对较高。对于年龄较大、一般状况较差或有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谨慎评估,因为该手术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脏缺血缺氧,影响肝功能。
选择性门体分流术:如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保留门静脉向肝血流,肝性脑病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等有一定要求。
四、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通过介入手段在肝内建立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人工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适用于药物、内镜治疗无效及外科手术失败的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考虑其心肺功能等整体状况;对于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肝性脑病晚期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