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有局部症状如乳房红肿热痛、肿块形成,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哺乳期女性患乳腺炎对婴儿及自身后续哺乳有影响,需及时就医处理以减少不良影响。
肿块形成:随着炎症的进展,局部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组织水肿、细胞浸润等,进而形成肿块。肿块的质地一般较硬,边界可能不太清晰,有的患者肿块可以逐渐增大,有的则可能伴有波动感(提示已形成脓肿)。
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体温可在38℃-39℃左右,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体温可能更高。发热是机体对炎症反应的一种全身性表现,是免疫系统在对抗感染的过程中产生的。例如,有些哺乳期女性在患上急性乳腺炎后,会感觉身体发冷,随后体温逐渐上升。
寒战:部分患者在发热的同时可能会伴有寒战,表现为怕冷、发抖等症状,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后,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导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进而出现寒战表现。
全身不适: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引起的全身代谢改变以及毒素吸收等因素导致的。例如,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不想进食,精神状态相对较差。
特殊人群情况(哺乳期女性)
对婴儿的影响:哺乳期女性患急性乳腺炎时,若病情较轻,一般可以继续哺乳,但需要注意患侧乳房的护理,哺乳前后要清洁乳头等;若病情较重,出现高热等明显全身症状,可能需要暂停患侧乳房哺乳,但要定时挤出乳汁,以保持乳汁通畅,防止乳汁淤积加重病情。同时,要注意婴儿的健康,因为母亲的乳腺炎可能与婴儿的哺乳情况等有关,要避免婴儿在患病母亲哺乳时受到感染相关因素的影响。
疾病对自身后续哺乳的影响:如果急性乳腺炎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一般对后续哺乳影响不大;但如果病情反复或治疗不彻底,可能会导致乳腺组织的破坏,影响乳汁的分泌和排出,进而对后续哺乳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比如可能导致乳汁分泌减少、哺乳时疼痛加剧等情况。所以哺乳期女性一旦发现有急性乳腺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对自身和婴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