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病是刚地弓形虫感染引发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口感染、母婴传播及输血或器官移植等,临床表现分先天性可致流产死胎等且新生儿有相关症状、获得性多数为隐性感染免疫正常者无症状免疫低下者有相应表现,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治疗原则是采用磺胺类药物联合乙胺嘧啶等且不同人群用药有差异,特殊人群中孕妇需避免接触污染食物并定期检测,儿童要预防食用生肉及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
一、定义
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发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刚地弓形虫具备速殖子、缓殖子、包囊及子孢子等多种形态。
二、传播途径
1.经口感染:是主要传播方式,食用未煮熟且含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的肉、蛋、奶等均可感染,例如食用未充分煮熟的含有弓形虫的肉类。
2.母婴传播:孕妇若感染弓形虫,可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进而影响胎儿发育。
3.其他途径:还可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
三、临床表现
1.先天性感染:胎儿可能出现流产、死胎情况,新生儿可表现出视网膜脉络膜炎、脑积水、小头畸形等症状,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多方面损害。
2.获得性感染:多数为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严重时可累及脑、肺、心等多器官,引发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
四、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通过查找标本中的弓形虫病原体来明确诊断。
2.血清学检查:检测特异性抗体,以此辅助诊断弓形虫感染情况。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磺胺类药物联合乙胺嘧啶等进行治疗,但不同人群需注意用药差异,比如孕妇用药需谨慎权衡利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升免疫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感染弓形虫风险较高,需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食物与环境,如避免食用生肉等,同时要定期开展相关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2.儿童:感染后可能对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要着重预防儿童食用生肉,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相关可疑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